将至郡城

花姑溪上问归舟,谢守城边识小楼。

两岸垂垂秋色老,渡头人更老于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抵达郡城时所见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深沉的秋意和淡淡的忧愁。

首句“花姑溪上问归舟”,诗人站在花姑溪畔,遥望归来的船只,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花姑溪,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而归舟则预示着旅程的结束和回归的喜悦。然而,这种喜悦中似乎夹杂着一丝疑问,或许是对于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或是对于过往岁月的追忆。

次句“谢守城边识小楼”,这里的“谢守”可能指的是东晋时期的名臣谢安,他曾在这一带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说。诗人在这里遇见了一座小楼,这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地标,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一个载体。小楼的存在,或许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归宿,或者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

接下来,“两岸垂垂秋色老”,诗人描绘了两岸秋色渐浓的景象,秋天的景色通常给人以成熟、收获之感,但在这里却显得有些苍老和衰败。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可能暗喻着人生的沧桑变化,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渡头人更老于秋”,诗人将目光转向渡头,发现那里的人都比秋天更加苍老。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渡头人的外貌特征,更深层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老去的无奈和哀叹。在秋天这个充满离别与凋零的季节里,人们似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熊使君垂和漫兴诗次答四首(其一)

凭轩时见白云行,霜入长江万丈清。

逐客今年缘底事,村村箫鼓报秋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熊使君垂和漫兴诗次答四首(其二)

新亭虽小亦翚飞,陡觉风烟与昨非。

分得使君秋数顷,登山临水送将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熊使君垂和漫兴诗次答四首(其三)

闭门多睡少经行,随分匏尊泻独清。

庭下若生书带草,前身即是郑康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熊使君垂和漫兴诗次答四首(其四)

儿时也羡刺天飞,投老方知绝百非。

酬唱恰成刘与白,分司且住莫言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