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糜公范

尘满簪缨缁满衣,几人真解弃如泥。

水方流急收惊楫,籓自无心看触羝。

陶令纵教贪漉酒,谢公宁不念烝黎。

也知雅意人难会,笑对西山是指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头上的簪缨积满尘,身上的衣服也被染黑,有多少人能真正放下,视如粪土。
水流湍急时人们才想起要收回惊慌的船桨,边境的守卫自然不会去触碰发怒的公羊。
即使陶渊明纵情于饮酒,谢安怎能不关心黎民百姓。
我深知高雅的情怀不易理解,笑着面对西山,仿佛在指引迷失的人们。

注释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这里代指官职。
缁:黑色,这里形容衣服因灰尘而变黑。
惊楫:惊慌的船桨,比喻人在困境中的慌乱。
籓:边境,这里指边疆的守卫。
贪漉酒:陶渊明嗜酒,漉酒指滤酒。
烝黎:黎民百姓,指普通民众。
雅意:高雅的意旨或情趣。
西山:象征着超脱世俗或隐逸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独特的情感流露,通过对尘世间物欲的抒发,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尘满簪缨缁满衣”一句,描绘了一种物质纷扰的生活状态,簪缨和衣裳都被尘埃覆盖,这里的“尘”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灰尘,更象征着世俗的繁华和污秽。紧接着,“几人真解弃如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物欲横流的看破与超脱,只有少数人能真正理解并放弃这些身外之物,如同抛弃无用的泥土。

“水方流急收惊楫”一句,采用了水流和船只急速行进的意象,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人生短暂与世事变迁的感慨。接着,“籓自无心看触羝”,则是说诗人在面对这些变化时,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不被外界所动。

“陶令纵教贪漉酒”中,提到的“陶令”可能指的是东晋的陶渊明,他崇尚自然、清净之志,而“谢公宁不念烝黎”则是说诗人对谢灵运(谢公)的高洁品格表示赞赏。谢灵运虽身处世俗,却能保持自己的清白,不被污染。

最后,“也知雅意人难会,笑对西山是指迷”,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懂得内在之美的人感到可悲,他们如同被迷惑的行者,在西山(可能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地方)徘徊失措。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与高洁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帅相生日二首(其二)

整顿乾坤不作难,指间造化自多端。

恩回春色华风暖,气接秋天绝塞寒。

勋爵已增彝鼎重,功名长入画图看。

锡公难老无他验,但觉斯民欲再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帅相生日二首(其一)

季管吹灰木落洲,天边初献鹔鹴裘。

邦家袭庆因前续,岳渎储精自几秋。

秦晋君臣三昼接,安危将相百年求。

休论辟谷功成后,只恐功名卒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归雁亭次东坡韵

平时何惮不成归,犹向亭前送雁飞。

弱羽可堪缯缴密,寒沙那得稻粱稀。

燕吴真恐音书绝,城郭犹疑今古非。

若为哀鸣相原野,依随岂惜共卑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旧闻邵叟名今识面目于诗句字画中辄取二诗赓之他日会面亦旧相识也(其一)

平生高士苦交疏,今见音容向一书。

输子一筹吟未足,加人数等盍分馀。

供陪应觉山劳费,捃拾不教春自如。

诗社便宜张客馆,莫教游士叹无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