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黄州泊巴河游马祈寺

南望武昌山,北望齐安城。

楚江万顷绿,著我画舫横。

云帆不须挂,鼍鼓不须鸣。

淡然隐曲几,山水相逢迎。

疏雨漏薄日,非阴亦非晴。

晚泊巴河市,小陌闻屐声。

紫髯刑马地,一怒江汉清。

中原今何如,感我白发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南边遥望武昌山,北边凝视齐安城。
浩渺的楚江水泛绿,映衬着我画舫静静横行。
无需挂起云帆,也不必击打鼍鼓。
悠闲地坐在弯曲的几案旁,山水仿佛在迎接我的到来。
稀疏的雨滴穿透微弱的阳光,既非阴天也非晴朗。
傍晚时分,我在巴河市停船,听到小路上木屐声响起。
这里是昔日紫髯人受刑之地,他的愤怒使江汉水澄清。
如今的中原又如何,感叹岁月使我满头白发。

注释

武昌山:地名,位于今湖北武汉。
齐安城:古地名,今湖北黄冈。
楚江:指长江在古代楚地的部分。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鼍鼓:用鼍皮制成的鼓,古代军中常用。
淡然:平静、悠闲的样子。
曲几:弯曲的矮桌。
巴河市:地名,今湖北巴东。
紫髯:对古代某人的代称,可能因其胡须颜色。
中原:古代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白发:指年老的象征,此处表达感慨时光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发黄州泊巴河游马祈寺》,描绘了诗人从黄州出发,泊舟巴河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南望武昌山,北望齐安城”展现了诗人远眺的景象,对历史遗迹的怀想。接着,“楚江万顷绿,著我画舫横”写出了江水浩渺,画舫悠然的宁静画面。

诗人表达出对自然的欣赏和超脱,“云帆不须挂,鼍鼓不须鸣”,流露出淡泊名利的心境。他悠然坐在曲几上,享受山水间的静谧与迎接。“疏雨漏薄日,非阴亦非晴”描绘了微妙的天气变化,增添了诗的意境。

“晚泊巴河市,小陌闻屐声”描绘了傍晚时分泊船于市集的场景,远处传来行人的脚步声,生活气息浓厚。最后两句,“紫髯刑马地,一怒江汉清”,借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中原局势的忧虑,以“感我白发生”收束,流露出诗人壮志已老的苍凉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既有山水之乐,又有历史沉思和个人命运的感叹,展现了陆游诗歌的特色。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古井

道傍有古井,久废无与汲。

邻里共浚之,寒泉稍来集。

驾言欲漱濯,冀远尘土袭。

踌躇复弃去,绠短安能及。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古风三首(其三)

功名如博戏,大叫或作卢。

文辞组绣耳,初不系贤愚。

负恃已可笑,憎嫉真区区。

平生学金丹,我岂斯人徒。

啸歌醉自和,颜鬓老不枯。

却后五百年,烟雨钓镜湖。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古风三首(其二)

贺监未尝死,江天醉初醒。

逸少亦度世,弭节过兰亭。

吾本淡荡人,转徙如蓬萍。

聊凭一杯绿,驻此双鬓青。

邂逅两仙翁,笙鹤游青冥。

还家不能食,浊世纷膻腥。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古风二首(其二)

木生虽拱把,鲜不困斧斤。

枯朽亦可全,又以芗故焚。

嘉禾终铚艾,岂独草见耘。

此理讲已熟,要当尊所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