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门遇王三兄师文

生民本羁旅,何以娱今朝。

风雨崤渑道,离别秋冬交。

忽复有好怀,故人道旁招。

如狂语错乱,疑梦情飘飘。

君须何尽白,我志则全消。

忧患君恐可,图书兴尚豪。

玷圭宜委土,良骥乃系匏。

但愿不再辱,敢慕无久劳。

马蹄分异县,朔吹结同袍。

三年以为期,嵩少理居巢。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生本如过客,今日如何自乐。
风雨中穿过崤渑险道,秋冬交替的离别时刻。
忽然心中涌起思友之情,故人在路边呼唤。
情绪激动如狂,似梦中飘忽不定。
你是否已白发丛生,我的志向却已消磨殆尽。
忧虑或许能减轻,但你的读书热情依然高昂。
贵器应归尘土,骏马却只能系在葫芦上。
只愿不再受辱,不敢奢望长久劳累。
马蹄踏过异地,北风吹来,我们心意相通。
约定三年后相见,嵩山少室间共筑家园。

注释

羁旅:过客生涯。
娱:取悦,快乐。
崤渑:古代地名,道路险峻。
离别:分离。
故人:老朋友。
招:呼唤。
如狂:情绪激昂。
飘飘:恍惚不定。
何尽白:头发斑白。
全消:完全消失。
忧患:忧虑。
图书:读书。
尚豪:仍然旺盛。
玷圭:比喻地位高贵者失势。
委土:归于尘土。
良骥:骏马。
系匏:被束缚。
再辱:再次受辱。
无久劳:不长久劳累。
异县:不同的地方。
同袍:志同道合的朋友。
期:约定。
嵩少:嵩山和少室山。
理居:规划居住。
巢:家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缺门遇王三兄师文》。诗中,诗人以个人的漂泊生涯为背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他自比为旅途中的生民,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风雨交加的路途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在这样的时刻,老朋友的出现给他带来了慰藉,犹如在道旁招手,让他感到片刻的欢愉。

然而,诗人意识到自己的年华易逝,白发日增,而壮志却逐渐消磨。他担忧未来的忧患,但仍保持读书的热情,希望能有所建树。他以“玷圭宜委土”和“良骥乃系匏”表达自己愿意放下身段,甘于平凡,只为避免再次受辱,不求长久的劳累。

诗人与友人相约,即使分别在异地,仍要保持深厚的友谊,期待三年后能在嵩山、少室一带共筑理想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友情的执着。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资道俾予赋试剑山诗马上承命作

青山群若好,此山何清特。

如见孙登辈,高耸不可及。

山神亦喜我,轻风鸣马勒。

马上欲高哦,才窘开口涩。

城墉半夜深,楼阙中天辟。

六曲屏风张,五两布帆屹。

莲柄生旱陆,松角自空植。

偏将司斥候,中军罗矛戟。

道冠不著簪,女鬟未劳栉。

碧衣翼而趋,青童拱以立。

风雨若可摇,日月去无迹。

出此摹写语,敢谓得百一。

亦欲纵笔书,南山诗见嫉。

形式: 古风

途次忆故居

自喜白髯翁,深居看岁穷。

雪迷石岭上,月在草堂中。

樵客晓来市,田家夜半舂。

岂期胡骑到,无地得相容。

形式: 五言律诗

通叟年兄视以柳侯庙诗三首辄亦有作所谓增来章之美也(其一)

平昔柳侯庙,拾君诗兴馀。

帝阍谁掌制,天步此贞符。

敢恨初沈佩,惟惭再索车。

罗池聊自戏,况复已榛芜。

形式: 五言律诗

钱德载以临江朱玠笔见赠以诗谢之德载与李先之亦相善

清江长官空书来,朱玠妙笔空悠哉。

恐是怕上万言书,恶嫌并命憎不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