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
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
此诗描绘了宛溪的美丽景色与清澈的水质。开篇“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表达了作者对宛溪之美的喜爱与赞赏,溪水清澈见底,映照着心中的宁静。
接着,“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则是将宛溪的水质与其他地方如新安水进行比较,强调宛溪水的清澈程度。新安水在古代亦以清澈著称,但此处表明宛溪水更胜一筹。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描绘了宛溪之美的画面,其中白沙映照着月光,绿竹随风轻拂,增添了一丝秋意的宁静与淡远。这里不仅是对景色的描写,更有情感的投射,体现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最后,“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宛溪之美的独特鉴赏眼光和欣赏能力。在众多美景中,只有宛溪能让他感到心旷神怡,这里的“独擅名”也许暗示着诗人对自己审美能力的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宛溪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不详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先师有诀神将助,大圣无心火自飞。
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
借问久疏索,何如听讼时。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应念投沙客,空馀吊屈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