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歌八曲(其三)大回中

樊水欲东流,大江又北来。

樊山当其南,此中为大回。

回中鱼好游,回中多钓舟。

漫欲作渔人,终焉无所求。

形式: 古风

翻译

樊水想要向东流去,大江却在此处向北奔涌。
樊山矗立在它们的南面,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回水区域。
回水区内鱼儿自在游弋,吸引了很多钓鱼的小船。
我一时兴起想成为渔夫,但最终还是没有追求什么具体目标。

注释

樊水:指樊川的水流。
大江:泛指较大的河流。
北来:从北方向南流来后转向东。
樊山:地名,位于水流转弯处的南方。
当其南:正处于它们(指樊水和大江)的南面。
大回:水流回旋形成的广阔水域。
鱼好游:适合鱼类游动的良好环境。
钓舟:钓鱼的小船。
漫欲:随性地,一时兴起地。
作渔人:成为渔夫。
终焉:到最后,最终。
无所求: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或目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又富饶的水乡风光,通过樊水、大江和樊山之间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樊水欲东流,大江又北来。" 这两句开篇设定了地理环境,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地域,让人联想到水流的曲折和变化。

"樊山当其南,此中为大回。"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樊山在樊水之南的地势,形成了一处开阔的水域——大回。

"回中鱼好游,回中多钓舟。" 这两句通过鱼儿的欢畅游弋和渔人频繁的活动,生动地展现了这片水域的丰饶与活力,也透露出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观的喜爱。

"漫欲作渔人,终焉无所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愿意成为一个渔人,只为享受这宁静与自由,不再有其他追求。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漫歌八曲(其四)小回中

丛石横大江,人言是钓台。

水石相冲激,此中为小回。

回中浪不恶,复在武昌郭。

来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形式: 古风

漫歌八曲(其二)西阳城

江北有大洲,洲上堪力耕。

此中宜五谷,不及西阳城。

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

衣食可力求,此外何所望。

形式: 古风

漫歌八曲(其六)将牛何处去

将牛何处去,耕彼西阳城。

叔闲修农具,直者伴我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漫歌八曲(其七)将船何处去

将船何处去,钓彼大回中。

叔静能鼓桡,正者随弱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