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间灯,天上月。
有明有暗,有圆有缺,底事贪观心未歇。
兴圣室内无油,免得證龟作鳖。
这首宋代禅宗僧人释智愚的偈颂以日常生活中的两个意象——人间的灯火和天上的月亮,寓言般地阐述了人生的道理。"人间灯,天上月"描绘出明亮与暗淡、圆满与残缺的对比,象征世事无常,万事皆有盈亏。诗人借此提醒人们不必过于执着于对事物的追求,"底事贪观心未歇",意思是为何人心总是难以满足,无法停止对世间繁华的贪婪观看。
接下来,"兴圣室内无油"暗示即使在修行的环境中,也无需过分追求物质的丰富,因为真正的智慧和觉悟不依赖外在的条件。"免得證龟作鳖"则进一步强调,避免陷入世俗的计较和比较之中,如同将乌龟误认为鳖,失去了自我认知的清晰。整首诗简洁明了,寓言深刻,引导读者放下贪念,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觉悟。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迦叶当时性燥,下得一椎。
莫道文殊三处度夏,直饶黄面老子别有神通,也须脑门著地。
溪林叶堕,塞雁声寒。见成公案,大难大难。
百杂碎,铁团圞,和风搭在玉阑干。
秋风淅淅,秋水冷冷。千辛万苦,负笈担簦。
张公堠子李家店,草舍茅庵短作程。
无义汉,谁识你。口吃耳聋,驴拗到底。
一气转一藏,是非终难洗。大法下衰,污人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