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江楼望乡寄内子》是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诗人刘兼所作,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独自登楼望乡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家人的深切思念。
首联“独上江楼望故乡,泪襟霜笛共凄凉”,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独自一人登上江边的高楼,眺望远方的故乡,心中涌起的思乡之情如同霜冷的笛声般凄凉,泪水沾湿衣襟,渲染出一种孤独与哀愁的氛围。
颔联“云生陇首秋虽早,月在天心夜已长”,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象。秋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在陇首之上,云雾缭绕,仿佛预示着季节的更迭;而夜晚的月亮高悬于天心,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漫长与静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意境。
颈联“魂梦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诗人通过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在梦中,他或许能像蝴蝶一样自由飞翔,但现实中却无法如鸳鸯般相依相伴,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渴望。
尾联“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诗人表示自己用尽了蜀地的三千幅纸张,只为书写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寄托给远方的亲人孟光。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他对文字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