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暑兼流火逝,秋共北风回。
岁晏蒹葭色,宵征蟋蟀哀。
平分感摇落,留滞怅徘徊。
知负沧洲约,枯槎八月来。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暑兼流火逝”以“流火”这一天文现象象征夏季的结束,暗示着炎热的暑气逐渐消散。接着,“秋共北风回”则点明秋季的到来,北风的吹拂预示着凉爽的气候即将来临。
“岁晏蒹葭色”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蒹葭(芦苇)在秋日里呈现出一片苍茫之色,渲染出季节更替的氛围。“宵征蟋蟀哀”通过夜间的蟋蟀鸣叫,营造出一种凄凉的夜晚景象,暗示着秋天的夜晚已不再如夏夜般温暖。
“平分感摇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万物凋零的感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开始凋零的时刻,这种变化让人心生感慨。“留滞怅徘徊”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有对当前处境的忧虑。
最后,“知负沧洲约,枯槎八月来”表明诗人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实现与朋友或自然的约定,因为“枯槎八月来”暗示着秋季的深入,可能意味着他将无法按照原计划行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秋色忽已改,旅程殊未央。
水云含变态,山雨送凄凉。
杳杳青枫暮,菲菲白芷香。
多才悲宋屈,摇落近沧浪。
王国推多士,闻名二十年。
白头倾敝盖,珠履尚宾筵。
礼乐期先进,功名望昔贤。
激昂知己晚,意气歘飘然。
枥马常嘶北,边鸿却愿南。
一时秋气感,两地物情谙。
俗怪玄尚白,自疑青出蓝。
何当鹿门隐,数就德公谈。
长风送羽翼,千里逐阳和。
朔漠应飞雪,江湖始见波。
识时机不浅,愁旅叫空多。
勿以稻梁故,早飞乘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