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元渤舍人方智善学士求余作墨竹一首

堂名似贤人似竹,瘦节孤高照崖谷。

百年人与竹俱化,尚有诸孙来借宿。

家风爱竹馀底事,至今十饭九不肉。

惟应说食诳枯肠,更写寒梢媚幽独。

王郎散带谈清虚,为竹造门颜不忸。

方英炯炯貌臞甚,门倚江干千个绿。

两家人物总风流,石壁山前烟雨秋。

岂惟千首轻万户,胸中世袭潇洒侯。

我乃痴绝非画绝,怜此霜根贯金铁。

短绡淡墨持似公,更听哦诗声激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名为《酬王元渤舍人方智善学士求余作墨竹一首》。诗中描绘了竹子的瘦节孤高,以及竹林中的家风和人物风流。诗人以竹为题,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也寓含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诗的开头“堂名似贤人似竹”,以“贤人”与“竹”相提并论,寓意竹子的高洁品质如同贤人的品德。接着“瘦节孤高照崖谷”,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坚韧独立的形象,即使在险峻的崖谷中也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采。随后,“百年人与竹俱化,尚有诸孙来借宿”,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即便人已逝去,但竹子的精神却能传承下去。

“家风爱竹馀底事,至今十饭九不肉”,展现了竹子在家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于竹子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惟应说食诳枯肠,更写寒梢媚幽独”两句,将竹子的坚韧与孤独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王郎散带谈清虚,为竹造门颜不忸”描述了一位王姓青年为竹子建造门庭,与竹子进行深入交流的情景,体现了竹子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方英炯炯貌臞甚,门倚江干千个绿”描绘了竹子在江边的生长环境,以及竹子的勃勃生机。最后,“两家人物总风流,石壁山前烟雨秋”总结了竹子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竹子所代表的风雅与高洁。整首诗通过竹子这一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品格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友情、亲情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题等侯轩一首

苍官与青士,昔封潇洒侯。

万个俨相持,更比千户优。

道人心安乐,可念过不留。

延我听风窗,凄清韵天球。

傍瞻卧麟冢,卿云覆杯丘。

前峰郁岧峣,落涧缘道周。

居然气象异,况乃世德修。

他日名可占,子孙荷灵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访石林叶少蕴观文二首(其一)

卿云覆其上,草木争鲜新。

竹露先参差,晴曦破萧晨。

万石纷拱揖,静默自主宾。

似中有老仙,云霞焕精神。

朝暮林壑间,搜抉出怪珍。

风攲青箬笠,雨垫乌角巾。

山灵指相谓,个是夔龙身。

如何轻世累,萧散意许真。

了知衮衣贵,未若岩石亲。

功名乃弃馀,道德受咨询。

我来追步趋,且复结胜因。

剧谈到羲轩,愧此真天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访石林叶少蕴观文二首(其二)

夔龙在丘壑,神物发幽秘。

森然万琼瑰,参错分位置。

踞地猛兽伏,拿空孤鸟厉。

先后相长雄,突怒疑攫噬。

各以奇自列,宁谓我独嗜。

羊酪非不珍,莼羹有至味。

郑公信骨鲠,我但见妩媚。

种竹被崖峦,恶木不得地。

荃兰偏九畹,秽草惨无类。

造化初何心,被物自殊志。

那知此岩傍,阅世等如寄。

愿言赋丹青,远近同一视。

形式: 古风

次韵倪文举芮国器扁舟见过溪上之作

顿有两玉人,风流晋宋间。

况复子倪子,妙思轻小山。

访我相后先,知我倦飞还。

僮仆怪主人,羁絷如在闲。

何曾得此客,能使意绪宽。

从今望仙舟,我门肯常关。

春风孔郎溪,松下荆可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