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党为东冈赋远游余卧病空山闻而壮之和韵为别

鬓丝梅雪两鬖鬖,底事征车又指南。

自是曾游习蛙黾,不妨小住话鱼蚕。

掺袪中岁情良苦,秉耒平生分所甘。

若有书来访生死,白云多处是吾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牟巘所作,名为《无党为东冈赋远游余卧病空山闻而壮之和韵为别》。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疾病与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厚情感。

首联“鬓丝梅雪两鬖鬖,底事征车又指南”以形象的比喻开篇,将诗人斑白的鬓发比作梅雪,生动地展现了岁月的痕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年事已高。接着,“底事征车又指南”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颔联“自是曾游习蛙黾,不妨小住话鱼蚕”转而描写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通过“蛙黾”和“鱼蚕”的隐喻,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这里也暗含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期待。

颈联“掺袪中岁情良苦,秉耒平生分所甘”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通过“掺袪”(握手)的动作,展现了中年时期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后半句“秉耒平生分所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劳作生活的接受与甘愿,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尾联“若有书来访生死,白云多处是吾庵”则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病痛中,也希望有友人通过书信来往,分享彼此的生活与思想。最后,诗人将自己比喻为隐藏于白云深处的小屋,既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友情与精神寄托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还有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感悟。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和善之寄游何道二山(其一)

行尽千峰日未晡,斋馀扣槛唤红鱼。

百梁扶栋神输巧,一铎鸣檐乐出虚。

那得诗情陪岛可,但誇山色胜衡庐。

老禅趺坐浑无语,案上旁行几叶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善之寄游何道二山(其二)

两人相对说蚕丛,蒿稆堪嗟满故宫。

忽见画图如雪外,不知身世此山中。

馀生才寓一稊米,独往殊欣六尺篷。

寄得诗来何处觅,南湖蒲稗没凫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李仲宾同知

一别丰仪十载间,新春再见为开颜。

鸡林传去诗如锦,龙节归来鬓未斑。

白日丝纶端可待,平分风月早须还。

此行已满英雄彀,同上烟霞紫禁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七儿应复同客饮樱桃园摘新归以遗亲用其诗韵识所感(其一)

闻汝相随入翠微,归时晚色已凄迷。

樱桃为喜筠笼重,燕子休嫌茅屋低。

我老恐妨儿辈乐,新诗欲继古人题。

年高自觉摧颓甚,送客何嫌过虎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