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三角淀中流动的美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宁静。首句“东征三月㴑长川”,开篇即以“东征”二字,赋予了时间的跨度和行动的气势,接着“三月”点明了时间长度,“㴑长川”则描绘出水流绵延不绝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辽阔的意境。
“汀渚芳非接远天”一句,将视线从水面转向岸边,通过“芳非”二字,暗示了岸边草木繁盛,花香四溢的景象,与“接远天”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空间上的深远感。接下来的“冉冉鸟飞霞外尽,依依帆影镜中悬”两句,分别从空中和水中描绘了动态与静态的美。鸟儿在霞光中缓缓飞翔,仿佛与天边相连,而远处的帆影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如同一幅精致的画卷,静谧而美好。
“桃花隔岸渔舟映,芦笋穿沙水市连”这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桃花与渔舟相映成趣,芦笋穿沙则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水市的连接则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东望沧溟疑紫雾,西归碣石锁苍烟”两句,将视角拉远,东望大海,仿佛紫色的雾气缭绕,西归碣石,则被苍茫的烟云所环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遐想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界的广阔与神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三角淀中流动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