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时在临安晚秋登临

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又是秋满平湖。

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

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莼鲈。

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

凭高,增怅望,湘云尽处,都是平芜。

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

纵有荷纫芰制,终不似、菊短篱疏。

归情远,三更雨梦,依旧绕庭梧。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南方的月亮惊动了乌鸦,西风中大雁被吹散,又到了秋天满湖的季节。
采莲的人都已离去,寒冷的气氛让水边的菰蒲颤抖。
曾经听说江南的美好景色,一万里路也能轻易寻到美味的莼菜和鲈鱼。
谁能料到,吴地的人还未体验,蜀地的我已经感到孤独。
登高远望,湘江尽头,尽是平坦的草地。
询问故乡何时,能再次见到我那熟悉的房屋。
即使有荷花和菱角的美景,也比不上家乡菊花盛开在稀疏篱笆旁。
思乡之情遥远无尽,深夜的雨梦中,依然绕着庭院的梧桐树徘徊。

注释

南月:南方的月亮。
乌:乌鸦。
西风:秋季的西风。
雁:大雁。
寒色:寒冷的气氛。
菰蒲:水生植物。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莼鲈:美味的水生植物,象征家乡。
吴侬:指吴地的人。
蜀客:来自蜀地的人。
湘云:湘江上的云彩。
平芜:平坦的草地。
吾庐:我的房子,代指家乡。
荷纫:编织荷花的比喻。
芰制:用菱角制作的比喻。
菊短篱疏:简朴的篱笆围着菊花。
归情:思乡之情。
三更雨梦:深夜的梦境。
庭梧:庭院中的梧桐树。

鉴赏

这首《满庭芳·时在临安晚秋登临》是宋代词人程垓的作品,描绘了临安晚秋时节的景色和词人的思乡之情。开篇以“南月惊乌,西风破雁”起笔,通过乌鸦受惊和大雁南飞,渲染出秋天的凄凉氛围。接着,“秋满平湖”点明季节,湖面寒气逼人,采莲人都已离去,只剩下菰蒲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词人感叹江南的美好景色虽闻名遐迩,但自己却因远离故乡,只能轻易地寻找莼鲈之味聊以慰藉。然而,即使是美食也无法填补内心的孤独,因为“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他倚高楼,眺望远方,湘云消散之处尽是荒芜,不禁引发对家乡何时能重归的深深思念。

词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即使有荷花和菱角的美景,也比不上故乡篱笆边的菊花简朴宁静。他的思乡之情深沉而遥远,夜晚的三更雨梦中,他依然能梦回庭院,围绕着梧桐树,那份归乡的愿望强烈而执着。整首词以景寓情,情感真挚,展现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55)

程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 籍贯: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86

相关古诗词

瑞鹧鸪(其二)春日南园

门前杨柳绿成阴。翠坞笼香径自深。

迟日暖熏芳草眼,好风轻撼落花心。

无多春恨莺难语,最晚朝眠蝶易寻。

惟有狂醒不相贷,酿成憔悴到如今。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瑞鹧鸪(其一)瑞香

东风冷落旧梅台。犹喜山花拂面开。

绀色染衣春意静,水沈熏骨晚风来。

柔条不学丁香结,矮树仍参茉莉栽。

安得方盆载幽植,道人随处作香材。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蓦山溪

老来风味,是事都无可。

只爱小书舟,剩围着、琅玕几个。

呼风约月,随分乐生涯,不羡富,不忧贫,不怕乌蟾堕。

三杯径醉,转觉乾坤大。

醉后百篇诗,尽从他、龙吟鹤和。

升沈万事,还与本来天,青云上,白云间,一任安排我。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虞美人

轻红短白东城路。忆得分襟处。柳丝无赖舞春柔。

不系离人、只解系离愁。如今花谢春将老。

柳下无人到。月明门外子规啼。

唤得人愁、争似唤人归。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