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二首(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注释

斟:盛酒于勺。
酌:盛酒于觞。
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农务:农活儿。
辄:就。
相思:互相怀念。
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
厌:满足。
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
理:义蕴。
将:岂。
将不胜:岂不美。
兹:这些,指上句“此理”。
纪:经营。
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生活图景。开篇“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文学创作的热情。在这样的美好时光中,与亲朋好友相聚,共享天伦之乐,这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可见一斑。诗中的“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则表现了人们在劳作与休息间的自然情感流露。

诗中的人物关系和谐而充满温馨,彼此之间的情意绵长,“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描写的是那种不仅在外表上的关心,更是内心深处的挂念与喜悦。然而,这种美好的情感状态并非永恒,“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时光易逝而不能长久的感慨。

最后两句“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勤劳与自给自足的一种肯定。这里强调的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不可依赖他人或虚幻的愿望。

整首诗以其平和、自然的情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陶渊明对于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收录诗词(138)

陶渊明(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悲从弟仲德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形式: 古风

游斜川并序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答庞参军并序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唯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形式: 古风

临江仙.秋柳

试数旧愁馀几缕,暮蝉凄断西风。

萧疏无力系游骢。津亭携手地,梦逐晓霜空。

似与玉楼人比瘦,翠痕都减眉峰。

多情只有晚烟笼。秋声吹不尽,长笛月明中。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