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久游春草尽,还寄北船归。
沙鸟窥中食,江云入净衣。
秦原山色近,楚寺磬声微。
见说翻经馆,多闻似者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告别朋友,准备乘船北归的场景。诗中融合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旅途中的孤寂之感。
“久游春草尽”表明漫长的旅行已接近尾声,春天的绿草也快要枯萎。这两字设置了诗歌的情境,游子即将告别他所钟爱的大自然。紧接着,“还寄北船归”则明确指出了离别与归途的心情。
“沙鸟窥中食”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画面,沙洲上的鸟儿正在寻找着食物,这不仅是对景色的刻画,也反映出游子的孤独和淡泊。下一句“江云入净衣”,则是在形容沿途的风光,那些流动的云彩仿佛也能感染到人的衣衫,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秦原山色近”、“楚寺磬声微”两句,则是对远方山川和寺庙钟声的描写。“秦原”指的是长安附近的平原,而“楚寺”则位于南方。这里的“近”字用得巧妙,既可以理解为视觉上的接近,也可能是心灵上的向往。而“磬声微”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最后,“见说翻经馆,多闻似者稀”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经堂中探求真理者的赞赏之情。他们虽身处红尘,却能如同佛教僧侣一般,在经书中寻找智慧和安宁。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他对于那类修行者稀少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游子离别时的复杂情绪以及对于知识和信仰的尊重。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送别,更是对人生旅途中精神追求的一种颂歌。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忆君南适越,不作买山期。
昨得耶溪信,翻为逝水悲。
神交如可见,生尽杳难思。
白日东林下,空怀步影时。
为依炉峰住,境胜增道情。
凉日暑不变,空门风自清。
坐援香实近,转爱绿芜生。
宗炳青霞士,如何知我名。
远山湖上小,青翠望依稀。
才向窗中列,还从林表微。
色浓春草在,峰起夏云归。
不是蓬莱岛,如何人去稀。
片雨拂檐楹,烦襟四坐清。
霏微过麦陇,萧散傍莎城。
静爱和花落,幽闻入竹声。
朝观趣无限,高咏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