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罗钦顺所作的《戊辰五月西归写怀寄会中诸君子》(其一)中的片段,通过诗人归耕之志与现实境遇的对比,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窃禄浑无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居高位,却未能为国家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流露出一种自我反省和内疚之情。接着,“归耕似有名”则表达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形成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海鸥迎客下,风苇冒江平。”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归隐后的场景:海鸥似乎在欢迎归来的客人,而江边的芦苇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平静的生活状态。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既烘托出诗人的归隐之心,也暗示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道在贫堪老,身闲梦亦清。”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他认为,只要遵循正确的道路,即使生活贫困也能安度晚年;而身心的闲适,能让梦境也变得清澈纯净。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表达,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最后,“金陵千载地,回首独含情。”诗人回望曾经的繁华之地——金陵,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感慨。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荣辱得失显得微不足道,但那份对故土的深情,却是永恒不变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自然景象的描绘、个人哲学的思考以及对历史情感的回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