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陈子贞秀才早逝的深切哀悼与惋惜之情。首句“子渊称短命,汝复弗如回”以子渊(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为引,感叹陈子贞英年早逝,无法与子渊相比,表达了对逝者的遗憾与不舍。接下来“庭对曾闻礼,公车未召才”两句,通过描述陈子贞在家庭中的礼仪表现和未能被朝廷征召的遗憾,进一步强调了他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生境遇。
“芳兰翻自爇,玉树易先摧”运用比喻手法,将陈子贞比作芳香的兰花和珍贵的玉树,暗示他的生命如同这些美好而脆弱的事物,最终还是遭受了不幸的命运。最后,“堪悲垂白父,老有邓攸哀”则直接点明了陈子贞早逝给其父亲带来的巨大悲痛,与晋代名士邓攸失去幼子的哀伤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同情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陈子贞生平的简要回顾和对其早逝的哀悼,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