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城秋感

力战东南未罢兵,翁洲烽火照严城。

窗前晓日群鸦散,枕上秋潮万马惊。

丛桂乍添霜后色,高梧时作雨来声。

遥闻诸帅传飞檄,屡报鲸波旦夕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鄞城秋感》由清代诗人凌廷堪所作,描绘了东南战场上的紧张局势与秋日鄞城的独特景象。

首联“力战东南未罢兵,翁洲烽火照严城”,开篇即点明了东南地区战事未歇,烽火连天,战火照亮了严城,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

颔联“窗前晓日群鸦散,枕上秋潮万马惊”,转而描写清晨的宁静与战后的余悸。窗外的晨光驱散了乌鸦,仿佛预示着暂时的和平;而枕边的秋潮声,却让人心中涌起万马奔腾般的惊惧,暗示着战争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

颈联“丛桂乍添霜后色,高梧时作雨来声”,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霜后的桂花增添了几分秋意,高大的梧桐在雨声中摇曳,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喻着自然界中的平静与动荡并存。

尾联“遥闻诸帅传飞檄,屡报鲸波旦夕平”,收束全诗,表达了对战争结束的期待。远方传来将军们传递紧急军令的声音,多次报告海上的风波即将平息,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事早日结束的期盼。

整体而言,《鄞城秋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战争与自然、现实与希望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

收录诗词(3)

凌廷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次仲。少赋异禀,读书一目十行,年幼家贫,弱冠之年方才开始读书。稍长,工诗及骈散文,兼为长短句。仰慕其同乡江永、戴震学术,于是究心于经史。乾隆五十四年(1790)应江南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例授知县,自请改为教职,入选宁国府学教授。之后因其母丧到徽州,曾一度主讲敬亭、紫阳二书院,后因阮元聘请,为其子常生之师。晚年下肢瘫痪,毕力著述十余年

  • 字:仲子
  • 籍贯:安徽歙县
  • 生卒年:1755-1809

相关古诗词

时会

史氏多饶舌,摭拾败与成。

逢时或中才,失志每豪英。

姊稗占土膏,差强不熟粳。

镈镛置不考,翻逊瓦釜鸣。

桓荣遭汉盛,曲谨有能名。

贺循遘衰晋,贤良终见轻。

所以逃虚子,羞与造物争。

江淹惜敬通,恨赋空不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初夏拟移家五㲼

青山典尽意何如,远寄江涯学荷锄。

饷午盘传新茁韭,销时笥检旧删书。

云联断霭天光净,水溢危桥客屐疏。

笑傍繁阴谋小筑,秋风共挽鹿门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眉岫苍松图

东来黛色敷如眉,上有百尺之长丝。

蟠云者根参天枝,屈伸偃仰任纷披。

风霜染就岁寒姿,栋梁何必劳工师。

众窍于喁吹参差,下方万户闻清飔。

夜深雷雨发其私,绕地碎霞皆成芝。

长髯真人号安期,五色石煮烂如脂。

一声啸起惊赤螭,翠盖撑空天四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六桥补桃柳歌

西湖名胜天下奇,湖上六桥横参差。

老夫游此忘岁月,依稀却忆少年时。

梅放孤山春烂漫,红娇绿嫩东皇迷。

长夏芙蕖还泛泛,桂香菊绽秋偏宜。

冬残松竹自荟蔚,四时欣赏类可追。

宝马香车并杂遝,画船箫鼓扬清漪。

挟弹翩翩游侠子,穿林掩映神仙姿。

太平气象被草木,诗坛酒社征雍熙。

未几繁华忽凋落,桥边好景潜改移。

柔条翠干任樵采,行人瞻顾空嗟咨。

风流坠地待贤者,惭予双手功难施。

长史只今事儒术,范老苏公良在兹。

竞分冰橐谋补缀,区区老病安得辞。

栽以桃花间垂柳,拖云带月重纷披。

良辰佳兴人所共,虽云好事心无私。

试看不朽自千载,湖光一片长相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