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嗣纲所作,名为《太公之称》。诗中表达了对姜太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和平稳定的渴望。
首句“予年近八十,喜得太公名”,诗人以自己的高龄,欣喜地提及姜太公,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崇敬。姜太公,即姜子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其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建周而闻名。
接着,“不见磻溪召,徒看渭水清”两句,通过对比磻溪与渭水,表达了对姜太公未被召见的遗憾,同时也描绘了渭水清澈的画面,寓意着对清正廉明的向往。
“羽书何日歇,胡虏几时平”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羽书,古代紧急文书的代称,这里指代战争。诗人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国家能够安定。
最后,“倘获龙螭兆,鹰扬万里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待。龙螭,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鹰扬,形容军队威猛。诗人希望国家能够像鹰一样展翅高飞,达到万里的辉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姜太公的追忆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和对和平稳定的强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