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怀三首(其二)

人心苟不常,天地也局促。

憔悴对江山,含愁妒花木。

会看百年间,韶光如转毂。

富贵亦等闲,贫贱非我独。

下士茹草根,高轩厌梁肉。

悠悠安足论,两手聊摩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名为《写怀三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人心苟不常,天地也局促”,开篇即揭示了人心的多变性,认为如果人心不能保持常态,那么即使是广阔的天地也会显得狭小和局限。这种对比,强调了人心在理解世界中的重要性。

接着,“憔悴对江山,含愁妒花木”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画面,诗人面对壮丽的江山和美丽的花木,却感到内心愁苦,甚至产生嫉妒之情。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外界美好的欣赏,又有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忧愁。

“会看百年间,韶光如转毂”则以时间的流逝为喻,感叹人生的短暂,如同转动的车轮,一去不复返。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感慨,也是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深刻洞察。

“富贵亦等闲,贫贱非我独”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地位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诗人认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不是个人所能完全掌控的,体现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

“下士茹草根,高轩厌梁肉”通过对比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下层人士生活艰苦,只能吃草根度日;而上层社会则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厌倦了过于奢华的饮食。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也体现了他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最后,“悠悠安足论,两手聊摩腹”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在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时,他选择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来面对,通过自我安慰和自我调适来寻求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个体命运的反思,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58)

苏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写怀三首(其三)

鸿皞既已还,羲皇岂终逝。

景运开皇明,圣神代相继。

皋夔拜冕旒,伊周拥丹陛。

顾我何如人,草茅亦遭际。

平生学问心,舒写焉敢蔽。

岂无经世谟,亦有安边计。

董贾一片心,踊跃不自制。

作书献九重,宁为形迹滞。

君臣岂偶然,天地相交济。

谁云畏简篇,要之终无愧。

形式: 古风

种菊

种菊望菊生,种早得菊早。

前来日已迟,种之聊草草。

但令供老兴,讵敢望菊好。

栽培尽我心,连月未放倒。

西风起寒吹,百卉半枯槁。

柯条换旧根,花叶如新造。

霜晨冷香飘,对酒开怀抱。

时节虽已过,晚景犹相保。

寄语隐逸翁,腊色犹未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感兴

萤火能自照,不过乘幽阴。

鹪鹩共翱翔,不过守榆林。

操舟泛溪曲,岂知沧海深。

蹑足登邱陵,其如泰山岑。

初逢辽东豕,大笑长歌吟。

及闻井底蛙,乃识么么心。

茫茫天宇阔,何者非胸襟。

偶然集丝粟,未足誇蹄涔。

桔槔逢大旱,能如沛甘霖。

章亥步九垓,不□尺与寻。

列仙赏珠树,岂但桃花浔。

周公与仲尼,耿耿千载钦。

仲尼不自圣,周公不自任。

后世大树翁,仰止飞丹忱。

寄语怀古人,有酒长自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示儿

磨杵可作针,初闻未之信。

凿山能至海,或者费言论。

一朝反复思,重思有遗恨。

今观磨杵者,成功在分寸。

不日可成针,针成美人问。

世有凿山人,移高就深浚。

深者泉流海,海通舟可运。

美人爱弄针,焉知起磨钝。

舟子乘活流,那闻山石峻。

问之何为然,心坚工可尽。

心坚无难为,志立无坚阵。

心可夺天工,志可消鬼衅。

自从坚我心,百度皆巽顺。

宇宙在我手,万化咸我孕。

涂人可为禹,匹夫可为舜。

分付磨凿人,世事无坚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