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隐君无姓字,何代至今存。
数里山为宅,两株桐是孙。
人烟半峰碧,溪水带潮浑。
多少来游客,茫茫蹋药根。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村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隐君无姓字,何代至今存。" 这两句开篇就设置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氛围,"隐君"指的是隐居的高士或是历史上的某位人物,而没有明确的姓名和时代背景,使得读者对其产生遐想。
"数里山为宅,两株桐是孙。" 这里的"数里山"描绘了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而隐居之人以此为宅,显得既孤独又自在。"两株桐"则是这处山宅中最醒目的景象,它们像是隐君的后代,守护着这份宁静。
接下来的"人烟半峰碧,溪水带潮浑。" 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画面,山腰的人家烟火在碧绿中显得格外温馨,而溪水则是这里生命的源泉,它带着细微的波澜和声音。
最后,"多少来游客,茫茫蹋药根。" 表明这处隐逸之地,不仅吸引了诗人,也吸引了许多过往行者,他们在这里寻找灵感,或是寻求心灵的平静。"茫茫蹋药根"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人们在大自然中寻觅着生命的本真。
整首诗通过对山村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不详
羊裘东汉客,归隐钓鱼滩。
天子不能屈,先生非苟难。
云藏古石在,风激世人寒。
祠下青青竹,何妨把钓竿。
映窗犹剩雪馀痕,瓶里梅花枕上闻。
一碗镫寒听夜雨,半床毡暖卧春云。
诗成始觉茶销睡,香尽翻嫌酒带醺。
我是挂冠林下客,山中安乐合平分。
闻说年来请洞霄,江湖奉使久勤劳。
有神仙处閒方得,用老成时退更高。
借宅但知新种竹,寻真想见旧栽桃。
浮梁居士尘埃甚,须发而今已二毛。
严子钓台畔,犹闻吟啸声。
荣华付诸弟,萧洒继先生。
自制茶枪嫩,新开酒面清。
红尘不抛摆,那得白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