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蕲州

下车书奏龚黄课,动笔诗传鲍谢风。

江郡讴谣誇杜母,洛城欢会忆车公。

笛愁春尽梅花里,簟冷秋生薤叶中。

不道蕲州歌酒少,使君难称与谁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下车伊始就致力于像龚黄那样的吏治,动笔写诗则传承了鲍照、谢灵运的风格。
在江郡百姓的歌谣中夸赞杜母的政绩,回忆在洛阳聚会时的欢乐,想念车公。
笛声在春天结束的梅花丛中引起愁绪,簟席在秋天来临时显得寒冷,如同薤叶中的凉意。
不是说蕲州缺少歌唱和美酒,只是刺史这样的身份难以找到能与之相匹配的人啊。

注释

下车:官员初到任,指刚上任。
书奏:书写奏章,指处理政务。
龚黄:古代良吏龚遂和黄霸的并称,代表清廉贤能的官员。
鲍谢:南朝诗人鲍照和谢灵运,代表山水诗的风格。
江郡:江边的郡县,泛指地方。
讴谣:民间歌谣,常用来反映民众对官员的评价。
杜母:可能是指杜甫的母亲,也可能借指某位德政的女性官员。
洛城:洛阳,古代都城,此处指作者曾任职或生活的地方。
车公:未具体指明的人物,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前任官员。
笛愁:笛声引发的忧愁情绪。
簟冷:簟(dàn)是竹席,簟冷意为席子变凉,象征秋天的到来。
蕲州:古地名,今湖北蕲春一带。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指作者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寄李蕲州》。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怀念。

"下车书奏龚黄课"一句,表现了诗人在下车之际,就急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像古代名相龚自珍、黄门生那样的称赞。这里的“书”指的是书信,“龚黄课”则是比喻高标准、高水平。

"动笔诗传鲍谢风"表明诗人一提笔,就能写出流传后世的诗歌,且其风格可以与鲍照、谢灵运相媲美。鲍照和谢灵运都是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这里说明白居易自信自己的诗歌水平。

"江郡讴谣誇杜母,洛城欢会忆车公"这两句中,“江郡”指的是长江流域地区的某个郡县,“讴谣”即民间传唱的歌谣,而“誇杜母”则是说这些歌谣都夸赞了杜甫的母亲。洛城,即今河南洛阳,是古代著名的文化城市,车公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文学家白居易本人的别称或笔名。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在欢聚时的怀念。

"笛愁春尽梅花里,簟冷秋生薤叶中"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情景。“笛愁”指的是春天即将过去,梅花也快不再开放时的忧伤,而“簟冷秋生薤叶中”则描述了秋天草木凋零,只有薤(一种野菜)的叶子还在寒冷中顽强地生长。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不道蕲州歌酒少,使君难称与谁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蕲州(今湖北随州市),在唐代是一个繁华的地方,但诗人觉得这里的歌声和宴饮都比不上往日,这里的“使君”可能指的是李蕲州,诗人觉得他难以与其他人相提并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波动和对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寄远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寄皇甫七

孟夏爱吾庐,陶潜语不虚。

花樽飘落酒,风案展开书。

邻女偷新果,家僮漉小鱼。

不知皇甫七,池上兴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寄殷协律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答周协律

故人叙旧寄新篇,惆怅江南到眼前。

闇想楼台万馀里,不闻歌吹一周年。

桥头谁更看新月,池畔犹应泊旧船。

最忆后庭杯酒散,红屏风掩绿窗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