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笔工温国宝诗卷

古笔以竹资简牍,椎朴迟钝古所服。

后人制颖乃神速,工巧有馀拙不足。

书契而下篆籀续,鲁壁汲冢光煜煜。

张钟嗣兴尚圆熟,妙用允属中山族。

吴兴作者首冯陆,温氏父子踵其躅。

翰林雄文联巨轴,重之不啻连城玉。

纷纷末工事角逐,文犀象管炫凡目。

吁嗟温生老而秃,世无具眼甘退伏。

百金不售久韫椟,安得一用古制复。

呜呼安得一用古制复,书契载睹羲皇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童冀创作,名为《题笔工温国宝诗卷》。诗中对古代制笔工艺的赞美与对现代笔工技艺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技艺的珍视与怀念。

诗的开头提到古代以竹为材料制作简牍,使用的笔具朴实而迟钝,但后来制笔技术进步,笔具变得更为灵巧,却也失去了原始的拙朴之美。接着,诗人列举了从书契到篆籀,再到张钟、嗣兴、冯陆、温氏父子等历代笔工的成就,强调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贡献。特别是对温氏父子的赞誉,称他们的作品如同巨轴,价值堪比连城之玉。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现代笔工的批评,指出他们追求华丽与竞争,忽视了传统技艺的精髓。温国宝,作为一位老练的笔工,因无人识得其技艺的价值而感到无奈和退隐。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希望能在当今社会再次见到传统制笔技艺的复兴,让古老的书写方式得以延续,见证远古的风俗习惯。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笔工技艺,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对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可能面临的失落感。

收录诗词(383)

童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张来仪青山白云图

天下几人画董元,近代独数高房山。

房山不独妙形似,辅以丹碧增其妍。

往年未识庐山面,曾向房山画中见。

高堂白日生云烟,分明坐我南康县。

大山嵯峨倚天立,倒捲银河泻空碧。

山山起伏争坡陀,海涛出没晴云多。

醉酣老眼重摩挲,此身便欲栖烟萝。

十年一梦隔云海,却向长江闻棹歌。

青山于人如旧识,满眼黄尘非故国。

羞将白发照沧浪,咫尺家山归未得。

先生旧业庐山前,丹青蚤得房山传。

还能作画远相寄,白头共赋归来篇。

形式: 古风

题王生瞻云图

王郎家住越水东,读书养母越山中。

一朝荐书上藩府,捧檄又逐西征鸿。

去年将命来霅水,日日思亲春云起。

今年重到霅水头,看云思亲双泪流。

自言少小失所怙,鞠育恩深赖慈母。

母兮孝养犹有时,父兮一别终天悲。

当年兵尘暗广路,大母年高发垂素。

山中一月食无鱼,日夕临流心独苦。

跰足弗惮百里遥,六月火云天宇高。

鲜鳞深瓮贮江水,赪肩赤日行蓬蒿。

中途潦水深莫涉,咫尺苍茫失舟楫。

解衣抱瓮身与俱,瓮沉鳞跃身为鱼。

天高茫茫谁与诉,此水终年有人渡。

我闻此语心孔悲,天道幽远谅有知。

君不闻姜孝子,舍侧双鱼出江水。

又不闻王休徵,天寒解衣鱼出冰。

当时传信书太史,至今孝感人间称。

百年几人称孝子,九原有知犹不死。

古来上寿无百年,纷纷泯没谁与传。

王郎有父亦有母,母今白头称节妇。

一门孝节世所无,教子复有瞻云图。

我作歌诗徵不诬,他日太史春秋书。

形式: 古风

题望云卷

他乡见白云,故乡有慈亲。

慈亲白首隔乡县,白云日日他乡见。

云飞有时还故山,游子为客何时还。

我愿游子心,相随白云去。

莫学白云飞,只共白云住。

白云住止吾亲舍,游子晨昏居膝下。

坐令天下思亲人,归去家山看白云。

裁云作春衣,酿云作春酒。

举酒劝慈亲,愿亲千万寿。

从今相期黄发年,子母人间永相守。

形式: 古风

题江天雪景卷

海风吹涛作山立,遥天万里云一色。

天人薄暮剪飞花,半夜寒光动窗白。

山人睡起僵欲扶,摩挲醉眠犹模糊。

推窗不知人在世,拭眼一观天地初。

乾坤浑沌含太素,溟海茫茫隔烟雾。

霓旌羽盖纷相迎,咫尺蓬莱有归路。

仙人鹤发颜如童,翱翔贝阙游珠宫。

万年瑶草凌寒碧,千岁蟠桃如日红。

琼林玉树交相倚,白鹿轩腾素鸾峙。

纤云不动天无声,一色琼田三万里。

六龙海上飞金乌,鹍鸡啁哳鸣天衢。

刚风吹梦落人世,却向蓬窗看画图。

黄金未就丹砂诀,青镜萧萧满华发。

从今更约三千年,归去三山白银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