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方尔止

人事天心总乱丝,高阳犹自酒成池。

醉中竟失雷惊耳,别后频经火到眉。

避世贫无三窟想,借君读补七分诗。

凭将此意留公案,尚似旗亭贳酒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寄方尔止》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姚康所作,通过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复杂的人事与内心的纠葛,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首联“人事天心总乱丝,高阳犹自酒成池”以“乱丝”比喻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暗示了社会的混乱与人心的迷茫;“高阳”典出《史记·高阳氏传》,这里借指饮酒豪放之人,却“酒成池”,反衬出在乱世中寻求解脱的无奈与徒劳。

颔联“醉中竟失雷惊耳,别后频经火到眉”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醉中竟失雷惊耳”形象地描绘了人在醉酒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麻木,仿佛连雷声都听不见,隐喻了人在困境中的自我麻痹;后句“别后频经火到眉”则表达了分别后的痛苦与煎熬,如同烈火烧眉,生动地展现了情感的激烈与痛苦。

颈联“避世贫无三窟想,借君读补七分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对友情的依赖。诗人认为在贫困与困境中,没有可以依靠的退路(三窟),只能借助朋友的陪伴与诗歌的慰藉,寻找心灵的寄托。

尾联“凭将此意留公案,尚似旗亭贳酒时”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收束全诗,诗人希望将这份深情厚谊铭记于心,如同昔日与友人共聚旗亭,畅饮美酒的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深刻揭示了个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渴望与珍惜。

收录诗词(2)

姚康(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兴

夙尚寄林泉,学仕空颠倒。

颓龄倦知还,藏身以为宝。

丛薄雉不惊,潜鳞欣在藻。

翛然山中人,蓬蔽怡襟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闻方坦庵至宁古塔近况

使者因声及远天,细询居处更依然。

须犹如戟惟添雪,诗可忘愁似涌泉。

渐有江涛传鸭绿,几曾山色类龙眠。

由来名士多荒谴,见说潮阳路八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客中除夕

故国当今日,闺人还倚扉。

此时犹不至,始拟未成归。

忍泪供生菜,多愁任敝衣。

应难独守岁,凭梦出深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匣镜

匣有秦宫镜,韬藏十五春。

恐憎愁面目,不敢数相亲。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