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陪熙用学士禁中玩月

月圆年十二,秋半每多阴。

此夕无纤霭,同君宿禁林。

未高知海阔,当午见宫深。

衣似繁霜透,身疑积水沈。

遭逢陪侍辇,归去忆抽簪。

太液池南岸,相期到晓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在一年中的第十二个月圆之时,中秋往往伴随着多云的天气。
但今晚没有丝毫云雾,我与你一同夜宿在这皇家园林中。
月亮尚未升高便知海洋的辽阔,正午时分更可见宫殿的深远。
月光如霜穿透衣物,身体仿佛沉浸在积水中般沉静。
有幸陪伴帝王左右,归家时回忆起辞官归隐的念头。
我们在太液池的南岸相约,期待一直吟诗直到天明。

注释

月圆年十二:指农历十二月的满月,这里特指中秋节的满月。
秋半每多阴:中秋时节,常有阴天或多云。
纤霭:细薄的云雾。
禁林:指皇宫或皇家园林,因是禁地,故称禁林。
海阔:形容视野开阔,比喻从低处看月时对广阔世界的感知。
宫深:宫殿深远,既指物理上的深度,也暗含宫廷生活的深邃复杂。
衣似繁霜透:月光皎洁,照在衣服上如同霜雪穿透一般明亮。
积水沈:比喻月光下身体像沉浸在水中的感觉,形容月色之浓重。
侍辇:伴随帝王乘坐的车驾,这里是陪伴皇帝的意思。
抽簪:古时男子成年或为官戴簪,抽簪表示辞官归隐。
太液池:古代著名皇家园林中的池塘,这里代指皇宫区域。
相期到晓吟:相约一起吟诗直到天亮,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度良宵的情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节的夜晚,诗人与朋友在皇宫禁林中赏月的情景。开头两句“月圆年十二,秋半每多阴”设置了一种淡淡的秋意和特别的月亮背景,“此夕无纤霭,同君宿禁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共同赏月之乐。

接下来的“未高知海阔,当午见宫深”可能是在说他们对于广阔世界的向往,但此刻却只能在皇宫中感受到一种隔绝的寂静。紧接着,“衣似繁霜透,身疑积水沈”则描绘了秋夜的清冷,以及诗人似乎感觉到了这种冷意。

“遭逢陪侍辇,归去忆抽簪”一句,则可能是在回味与皇帝或高官共度时光的经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离别后的思念。最后,“太液池南岸,相期到晓吟”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皇宫中的一个特定地点,与朋友约定直至黎明前共赏月亮。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绘,以及诗人与友人的赏月之乐和离别后思念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既有美好时光回忆,又有一定的隔绝感和深宫寂静氛围。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玉堂种竹六韵

当砌植檀栾,浓阴五月寒。

引风穿玉牖,摇露滴金盘。

有韵和宫漏,无香杂畹兰。

地疑云锁易,日近雪封难。

静称围棋会,闲宜阁笔看。

他年终结实,不羡树栖鸾。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即席十韵

住处方窥宋,平生未嫁卢。

暖金轻铸骨,寒玉细凝肤。

妒蝶长成伴,伤鸾耐得孤。

城堪迷下蔡,台合上姑苏。

弄眼难降柳,含茸欲斗蒲。

生凉云母扇,直夜博山炉。

翡翠交妆镜,鸳鸯入画图。

无心同石转,有泪约泉枯。

猿渴应须见,鹰饥秪待呼。

银河正清浅,霓节过来无。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岐下闻杜鹃

化去蛮乡北,飞来渭水西。

为多亡国恨,不忍故山啼。

怨已惊秦凤,灵应识汉鸡。

数声烟漠漠,馀思草萋萋。

楼迥波无际,林昏日又低。

如何不肠断,家近五云溪。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花村六韵

地胜非离郭,花深故号村。

已怜梁雪重,仍愧楚云繁。

山近当吟冷,泉高入梦喧。

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月好频移座,风轻莫闭门。

流莺更多思,百啭待黄昏。

形式: 排律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