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南见蚕妇本汴梁贵家

蚕月何曾出后堂,干戈流落客他乡。

罗衣著尽无人问,自把荆篮摘野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战乱时期从京城汴梁流落到涿南地区的贵家女子。她不再是后堂中的娇贵人物,而是被迫亲自采摘野桑养蚕,以维持生计。"蚕月何曾出后堂"表达了她过去生活的奢华与现今境遇的对比,"干戈流落客他乡"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动荡和漂泊。"罗衣著尽无人问"写出了她的衣服不再有人过问,暗示了生活的困顿和被人遗忘,而"自把荆篮摘野桑"则是她亲手劳作,自食其力的辛酸画面。整首诗通过这位蚕妇的形象,展现了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命运变迁。

收录诗词(118)

杨奂(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名知章。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于元宪宗五年,年七十岁。早丧母,哀毁如成人。金末,尝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欲上不果。元初,隐居为教授,学者称为紫阳先生。耶律楚材荐为河南廉访使,约束一以简易。在官十年请老。卒,谥文宪。奂著作很多,有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二十卷,(元史作还山集六十卷,元好问作奂神道碑则称一百二十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纪六十卷等,传于世

  • 字:焕然
  • 籍贯:乾州奉天

相关古诗词

出郭作

燕姬歌处啭莺喉,燕酒春来滑似油。

自有五陵年少在,平明骑马过卢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过汤阴崇寿寺二首(其一)

城荒寺古冷于冰,绛帐谁烧照佛灯。

閒绕空阶观石刻,偶闻音语得乡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过汤阴崇寿寺二首(其二)

老僧七十六春秋,霜满修眉雪满头。

见说故人揩病目,几时携杖入西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忆君美

寒雁明朝下五湖,长安西望独踌躇。

无情谁似张公子,两见秋风不寄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