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金代诗人刘从益所作的《再过郾城示伯玉知几》,通过诗人再次经过溵阳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与友情的深刻思考。
首联“三年两度过溵阳,鞍马红尘道路长”,描绘了诗人多次经过溵阳的情景,以“鞍马红尘”形象地展示了旅途的劳顿与艰辛,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奔波与忙碌。
颔联“花月不应知我老,溪山也解笑人忙”,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月、溪山以生命,它们似乎并不理解诗人的衰老,反而以笑声回应着人间的忙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颈联“朔风凛凛频惊坐,夜雨萧萧偶对床”,通过描述寒冷的北风和淅沥的夜雨,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尾联“他日水南营葬地,愧无遗爱在桐乡”,诗人预想自己未来的归宿,表达了对身后事的淡然态度,同时流露出对自己未能为桐乡留下更多善行的自责与遗憾。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