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

闻君洛下住多年,何处春流最可怜?

为问魏王堤岸下,何如同德寺门前。

无妨水色堪闲玩,不得泉声伴醉眠。

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听说你在洛阳居住多年,哪里的春景最让人惋惜?
是在魏王河堤的两岸呢,还是同德寺门前的水景更宜人?
那清亮的河水虽可供人悠闲欣赏,却不能伴你醉眠倾听泉声。
哪里能像这堂前的帘幕底下,连日连夜都能听到碧波潺潺的声音。

注释

闻君:听说您。
洛下:指洛阳。
最可怜:最令人惋惜。
魏王堤岸:指洛阳的魏王河堤。
同德寺:古代的一座寺庙。
无妨:不妨碍,可以。
水色:水面的景色。
闲玩:悠闲欣赏。
不得:不能。
泉声:泉水的声音。
伴醉眠:陪伴着醉后入眠。
那似:哪里能像。
此堂:这个厅堂。
帘幕底:窗帘下的地方。
连明连夜:从早到晚。
碧潺湲:碧绿的水流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久居洛阳、享受春天美景的羡慕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自然美景和生活安逸的向往。

“闻君洛下住多年”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好奇心态,他想知道朋友在洛阳城下长久居住中,最为怜悯哪一个春天的场景。这种开篇方式既表现了对友情的关切,也传达出对美好生活场景的渴望。

“何处春流最可怜?”这一问句,通过提及“春流”,诗人不仅是在询问具体的地理位置,更是想要探讨那种春天的风貌最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感慨。这里的“可怜”二字,不只是指景色之美,也暗含了对那份美好生活的羡慕。

接下来的两句,“为问魏王堤岸下,何如同德寺门前。”则是诗人提出了两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一个是在河堤旁,另一个是在寺庙门前。这两处都是观赏春景的好去处,但同时也暗示了不同的心境体验。魏王堤岸下可能给人以开阔与豪放之感,而同德寺门前的氛围则更为静谧和神秘。

“无妨水色堪闲玩,不得泉声伴醉眠。”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水景的喜爱以及希望在清澈的水面前能够悠然自得地享受闲暇时光,同时也强调了泉水声音对于醉卧之乐的重要性。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细节的观察与追求。

最后两句,“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则是诗人将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与心中理想的春天景象相比较。这里的“此堂”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居所,而“碧潺湲”的声音,则是泉水流过的声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亲临洛阳之美,但在自己寂寞的夜晚,通过帘幕间透进来的微光和泉声,也能感受到一份安宁与满足。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细腻的情感表达,更展示了他对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射。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见于给事暇日上直寄南省诸郎官诗因以戏赠

倚作天仙弄地仙,誇张一日抵千年。

黄麻敕胜长生箓,白纻词嫌内景篇。

云彩误居青琐地,风流合在紫微天。

东曹渐去西垣近,鹤驾无妨更著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见殷尧藩侍御忆江南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胜事余尝典二郡因继和之

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

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

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

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

想尔到边头,萧条正值秋。

二年贫御史,八月古邠州。

丝管闻虽乐,风沙见亦愁。

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认春戏呈冯少尹李郎中陈主簿

认得春风先到处,西园南面水东头。

柳初变后条犹重,花未开时枝已稠。

闇助醉欢寻绿酒,潜添睡兴著红楼。

知君未别阳和意,直待春深始拟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