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烂望齐山

西江水过南山来,青莎白砂一半摧。

夜来雨猛山谷溢,平昔夷余安在哉。

拿舟欲过白石烂,江风激激无纤埃。

古来白石亦可怪,狂湍荡潏终不颓。

南山经春草木王,群峰委曲青云堆。

江中落景若图画,山翁住处无崔嵬。

山翁憔悴如槁木,不与世俗同樽罍。

江边山下人不识,斜日独上清泠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江水流过南山的壮丽景象,以及自然界的风雨变幻对山川草木的影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白石在湍急江流中的坚韧不屈,以及南山在春日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融入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是对山翁孤独而超然的生活状态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宁静与超脱。

首句“西江水过南山来”,开篇即展现出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江水奔腾,穿越山脉,气势磅礴。接着,“青莎白砂一半摧”描绘了暴雨过后,山间植被遭受破坏的景象,体现了自然界力量的残酷与无情。

“夜来雨猛山谷溢,平昔夷余安在哉”两句,通过对比平日与暴雨后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变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隐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拿舟欲过白石烂,江风激激无纤埃”则转向对白石的描写,尽管江水湍急,但白石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坚韧与毅力。接下来,“古来白石亦可怪,狂湍荡潏终不颓”进一步强调了白石的顽强生命力,即使面对极端环境,也能够保持不变。

“南山经春草木王,群峰委曲青云堆”描绘了春天南山的生机勃勃,草木繁茂,群峰叠翠,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而“江中落景若图画,山翁住处无崔嵬”则将视角转向江面与山翁的居所,以江中夕阳的美景与山翁的简朴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山翁憔悴如槁木,不与世俗同樽罍”描绘了山翁孤独而超然的生活状态,他仿佛与世隔绝,不参与世俗的纷扰,如同枯木一般,却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坚韧。“江边山下人不识,斜日独上清泠台”则进一步强调了山翁的隐居生活,他在江边山下的清冷之地独自度过,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山翁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超然生活态度的追求和向往。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婆娑亭

老不为白发,老态自婆娑。

风力日已铄,流光能几何。

悯悯去世网,蘧蘧寄岩阿。

无令后生笑,隐几学商那。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奉赠仲益南上

昔日钱塘布衣客,画舸摇摇出淮北。

腰间新佩青铜章,行著绿衣归故国。

汉水西流云梦泽,高堂老人头未白。

兄弟频年收美科,公卿要途声寂寂。

公车荐章动盈束,万里青云不遗力。

老夫在吴始相得,惠停高车践荆棘。

相见匆匆如梦寐,尔来无复人间迹。

子方策名在清时,霜天正可抟鹏翼。

遥知后会不可期,吾心已作南山石。

形式: 古风

奉送志国赴举

青溪八月菰蒲老,山城飘潇秋气早。

弄水亭前万斛船,一帆直上青云杪。

沄川公子久论讨,筦库卑栖欲轻矫。

阿阁凤雏谁不知,渥洼龙种人间少。

拔荐当如颔下髭,收科真探怀中宝。

人生得意须自奋,何用米盐长扰扰。

齐山病夫乐枯槁,相见清欢惭老倒。

它时不忘金玉音,为记云巢高缥缈。

形式: 古风

题熙怡亭

齐山翠微青天外,西邻还云脩竹里。

不如道人熙怡亭,巍然迥出青溪水。

云谁穷高视千里,亦不沮洳埋蓬藟。

清晨门外千家供,落日香销一禅几。

欲知道人熙怡乐,泛舟偏向江淮舣。

游人莫问老夫名,聊咏春红与秋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