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程伯禹给事漫吾亭一首

道州固伤时,晚岁吾山溪。

彼物何曾争,我自分两畦。

宣州绝代贤,雅志苏群黎。

胸次包峥嵘,不肯去角圭。

何从得漫名,正恐亦偶题。

渺观身世空,万境俱一齐。

浪云出处殊,不悟东自西。

向来功名辙,复入山水蹊。

公今持左符,早晚朝金闺。

生贤出世间,渠能绝攀跻。

要须了此心,泛应忘高低。

昔我盖已漫,今我亦非迷。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名为《赋程伯禹给事漫吾亭一首》。诗中描绘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

首句“道州固伤时,晚岁吾山溪”,诗人以道州为引子,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晚年选择隐居山溪,寻求内心的宁静。接着“彼物何曾争,我自分两畦”,通过对比物与人的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自我分寸的重要性。

“宣州绝代贤,雅志苏群黎”赞扬了古代贤者的高尚情操,致力于解救百姓疾苦。而“胸次包峥嵘,不肯去角圭”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不愿放弃原则。

“何从得漫名,正恐亦偶题”则对名声的虚妄提出质疑,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应仅凭表面的名声来衡量。“渺观身世空,万境俱一齐”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本质的思考,强调了超越世俗观念,达到心灵的纯净与统一。

“浪云出处殊,不悟东自西”通过自然现象的描述,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提醒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事物的表象。“向来功名辙,复入山水蹊”表达了诗人从追求功名转向欣赏自然的转变。

最后,“公今持左符,早晚朝金闺”预示着程伯禹给事将重返朝廷,而“生贤出世间,渠能绝攀跻”则表达了对程伯禹高尚品德的赞美。诗人希望他能保持初心,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坚守自我。

“要须了此心,泛应忘高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昔我盖已漫,今我亦非迷”则表明诗人对自己的过去有所反思,现在的他不再迷失,而是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人生、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洞察力和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独居会稽官舍送僧游龟溪因记寄声弊庐

老人年六十,生理常刺促。

归无一棱田,此事乱心曲。

妻孥渺相望,幼稚炯在目。

师今遇龟溪,山水无尽绿。

石壁严宝坊,泉甘宜杞菊。

但恐斋厨空,眼饱不救腹。

并山行径微,草露湿人足。

师访老人家,门前有修竹。

形式: 古风

酬王元渤舍人方智善学士求余作墨竹一首

堂名似贤人似竹,瘦节孤高照崖谷。

百年人与竹俱化,尚有诸孙来借宿。

家风爱竹馀底事,至今十饭九不肉。

惟应说食诳枯肠,更写寒梢媚幽独。

王郎散带谈清虚,为竹造门颜不忸。

方英炯炯貌臞甚,门倚江干千个绿。

两家人物总风流,石壁山前烟雨秋。

岂惟千首轻万户,胸中世袭潇洒侯。

我乃痴绝非画绝,怜此霜根贯金铁。

短绡淡墨持似公,更听哦诗声激烈。

形式: 古风

题等侯轩一首

苍官与青士,昔封潇洒侯。

万个俨相持,更比千户优。

道人心安乐,可念过不留。

延我听风窗,凄清韵天球。

傍瞻卧麟冢,卿云覆杯丘。

前峰郁岧峣,落涧缘道周。

居然气象异,况乃世德修。

他日名可占,子孙荷灵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访石林叶少蕴观文二首(其一)

卿云覆其上,草木争鲜新。

竹露先参差,晴曦破萧晨。

万石纷拱揖,静默自主宾。

似中有老仙,云霞焕精神。

朝暮林壑间,搜抉出怪珍。

风攲青箬笠,雨垫乌角巾。

山灵指相谓,个是夔龙身。

如何轻世累,萧散意许真。

了知衮衣贵,未若岩石亲。

功名乃弃馀,道德受咨询。

我来追步趋,且复结胜因。

剧谈到羲轩,愧此真天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