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廖行之的《酬罗季康二首(其二)》。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首句“自怜疏拙百奚宜”表明了诗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的才能和性格不适合于追求世俗的功名。接着,“不省胡颜可媚时”表达了他不愿迎合世俗,坚守自我原则的决心。
“驰骛功名非我事,欢娱菽水祇心知”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只满足于平凡的家庭生活和内心的宁静。“风姿故陋难施粉,面目堪憎正类倛”通过描绘自己的外貌,暗示自己并不追求外表的修饰,更注重内在品质。
最后两句“惟有灵台亦裴度,到君明眼不能欺”则揭示了诗人对自己心灵的自信,他的真实本性不会被任何人轻易看穿,即使在明察秋毫的人面前,也能保持坦诚。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廖行之的清高孤傲和对内心纯净的坚守,展现了宋代理学士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