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祁阳陈仲英观察感时示诸将原韵(其三)

妖氛才息十三年,烽火东溟又起烟。

秦帝有心收党郡,鲁人无计返汶田!

从今梓里非吾土,何处桃源别有天?

欲隐枢曹为散吏,宦囊萧索转凄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时局动荡的感慨与无奈。首联“妖氛才息十三年,烽火东溟又起烟”以“妖氛”喻指过去的动乱,暗示经过十三年的平静后,新的危机再次浮现,犹如东海之上的烽烟再起,形象地展现了局势的反复无常。

颔联“秦帝有心收党郡,鲁人无计返汶田”运用典故,借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图与孔子弟子子路在汶水边耕作的故事,表达了对于国家统一与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秦始皇虽有统一六国的心愿,但现实却难以实现;子路虽有归隐田园的理想,但在乱世中也难以实现。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感慨。

颈联“从今梓里非吾土,何处桃源别有天”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梓里,即故乡,此处指诗人所在之地。诗人感叹从今以后,故乡不再是自己的归属,仿佛世外桃源般理想的地方已难寻觅。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家园、理想破灭的深切哀伤。

尾联“欲隐枢曹为散吏,宦囊萧索转凄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奈与失望。枢曹,指中央官署,散吏则是闲散官员。诗人想要辞官归隐,但面对空虚的官囊和现实的困境,内心充满了凄凉与悲哀。这一联不仅揭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状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许多士人对于官场的失望与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局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动荡时代中个体的无力与悲凉。

收录诗词(1098)

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祁阳陈仲英观察感时示诸将原韵(其四)

难挥退日鲁阳戈,除是神鲸再跃波。

望岁有谁趋免胄?求援终属倒持阿!

牢羊已失成蛮触,市虎纷传幻战和。

一局残棋浑未定,甲兵何日洗天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吊吴季篯参谋(其二)

北望彰城吊季篯,离奇火色与鸢肩。

死犹仗剑为雄鬼,生亦工诗作浪仙。

遗恨千秋师退次,招魂一恸子来前!

赤豹白龙扶翠辇,灵旗来往海中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防匪(其一)

匹马驰驱出北门,书生惭愧不能军!

夷吾自创连乡法,龚遂空传谕贼文。

城社已遭孤鼠毒,溪山竟聚犬羊群!

兴戎伏莽营三窟,隔岸人家尽贼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防匪(其二)

赤子潢池敢弄兵,梗顽竟自外生成。

杀人坛作雈苻盗,命将何劳细柳营!

白水漈头屯野垒,乌山崙上听残更。

荷戈禦贼皆农父,太息犁锄尽息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