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陈刚父挽诗(其一)

名在江湖久,青袍鬓已霜。

苕人师凿齿,莲幕客君房。

甫为思芹去,还遭撼树伤。

清朝公道厄,埋骨竟凄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挽诗《山长陈刚父挽诗(其一)》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表达了对逝者陈刚父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句“名在江湖久”,点出陈刚父生前在世间的名声与影响力,虽身处江湖却声名远播,暗示其为人处世之高洁与才华横溢。次句“青袍鬓已霜”描绘了陈刚父年岁已高,青色官袍上鬓发斑白的形象,既展现了岁月的无情流逝,也暗含了对逝者的尊敬与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苕人师凿齿,莲幕客君房”,运用典故,将陈刚父比作苕溪边的智者和莲幕下的贤士,进一步赞扬了他的智慧与德行。这里“师凿齿”和“客君房”分别借用了历史人物的典故,以示对陈刚父才学与品德的高度肯定。

“甫为思芹去,还遭撼树伤”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陈刚父离世的惋惜与哀痛。其中,“思芹去”可能暗指陈刚父的离去如同失去了珍贵的芹菜,而“撼树伤”则形象地描绘了众人因失去这样一位重要人物而感到的悲痛与震动。

最后,“清朝公道厄,埋骨竟凄凉”两句,揭示了陈刚父去世后,不仅个人遭遇不幸,更是在大清盛世中,公正之道受到阻碍,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以及对逝者命运的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陈刚父生平事迹的简述与情感的抒发,既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长陈刚父挽诗(其二)

君本轻场屋,何心第太常。

吟姿如岛瘦,直性似萧刚。

已恨婵娟误,争知禅化忙。

功名虽有命,诗在莫俱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林宗院母挽诗

鹤发贤哉母,冰清又玉温。

早同夫傃隐,晚受子貤恩。

箕笔营新竁,铭文托后村。

登堂曾及拜,吟望暗伤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丘进道内子挽诗

鸂鶒同看去,闺营不少须。

幼痴儿哭母,死孝妇从姑。

牛卧图形好,鸾栖镜影孤。

藁砧铭石语,悽寄挽郎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梁秘阁挽诗(其一)

江幕归来喜脱簪,当门小筑似山庵。

名于世见林间一,爵以仁尊天下三。

早失偏慈心已懒,晚虽漫仕性难堪。

非无忧爱閒成僻,雷雨曾传旧奏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