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并序(其二十)

或居城郭或居山,得道无心在处閒。

实似小儿归父母,身衣随分补遮寒。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生活状态。诗人无论是居住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宁静的山林,都达到了道家所追求的无心境界,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或居城郭或居山”,开篇两句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生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城市与山林。这不仅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象征着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方式。诗人并未偏爱于某一方,而是强调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得道无心在处閒”,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通过“得道”二字,暗示了诗人已经领悟了某种超越世俗的真理,达到了心灵的解脱。而“无心在处閒”则表达了诗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实似小儿归父母,身衣随分补遮寒”,最后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将诗人的心境比作回归父母怀抱的小儿,形象地描绘出一种被接纳、被关爱的感觉。同时,“身衣随分补遮寒”则体现了诗人在物质上的简朴与知足,即使穿着简陋,也能在内心感受到温暖与满足。这种生活态度,既是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也是对精神富足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与和谐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简单、真实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94)

居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并序(其二十一)

道情六用如眉用,用处如眉始可观。

人见道时如寂寞,人情全是道情安。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偈颂并序(其二十二)

拟学论情实苦哉,疑心不断妄难摧。

未了携囊须且去,得閒无事却回来。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偈颂并序(其二十三)

四气吹成物不虚,可怜青叶下垂珠。

虽然种得无心宝,一任傍人恣意须。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偈颂并序(其二十四)

世人无心不能治,致祸愁生累及眉。

一朝体得心无事,眉放毫光自不知。

形式: 偈颂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