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息(其一)

归息蒙岭阳,聊比嵩少岑。

乐此林薮趣,遂忘江海心。

沿涧搴芳藟,入谷听幽禽。

流泉响松下,潺湲非俗音。

猗兰被径傍,香气袭衣襟。

颓景忽西匿,浮云夕以阴。

眷彼群飞鸟,翩翩投北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山林的生活情趣与心境转变。开篇“归息蒙岭阳,聊比嵩少岑”,诗人选择在蒙岭之阳休憩,仿佛将自己与嵩山、少室山并列,暗示着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接着“乐此林薮趣,遂忘江海心”,表达了诗人沉浸于山林之中的乐趣,以至于忘记了往日对江海的思念,展现了他心灵的彻底放松与满足。

“沿涧搴芳藟,入谷听幽禽”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沿着溪涧行走,采摘着芳香的藤蔓,深入山谷聆听那幽静的鸟鸣,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宁静与生机。紧接着“流泉响松下,潺湲非俗音”,通过描写清泉在松树下流淌的声音,不同于世俗的喧嚣,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纯净。

“猗兰被径傍,香气袭衣襟”则以兰花的生长与香气四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高洁与淡泊。最后,“颓景忽西匿,浮云夕以阴”,夕阳西下,乌云密布,预示着夜晚的来临,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变化无常的哲理。

“眷彼群飞鸟,翩翩投北林”,诗人关注着群鸟归巢的情景,它们轻盈地飞翔,最终栖息在北方的树林中,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生物的习性,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慰藉和心灵的平静。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归息(其二)

蔼蔼岩前树,翠叶敷鲜滋。

攒葩杂丹素,条蔓相因依。

丰草覆侧径,麋鹿或群随。

石潭见游倏,玩之往复来。

念昔困羁绁,山泽心每违。

傍岩葺茅茨,庶使夙愿谐。

黄绮各有志,澹然何是非。

形式: 古风

归息(其三)

春阳既和煦,时雨亦沾濡。

原野绿已遍,土润含膏腴。

兵戈幸少戢,良农日垦锄。

戴胜鸣桑林,鶗鴂亦交呼。

嗟我理编简,四体忘勤劬。

羔裘愧逍遥,梁鹈耻安居。

素餐古所诮,偶耕良我徒。

形式: 古风

食蕨

薇蕨生固殊,类同若兄弟。

夷齐昔茹薇,蕨亦吾所嗜。

味非驼峰美,味非熊掌异。

但慕夷齐风,嗜此心不愧。

形式: 古风

茅堂新成

素匪廊庙器,林栖心所怡。

雪蹊爱竹柏,云疃结茅茨。

牵萝几晨夕,休工及春时。

乐与二三友,敦好在书诗。

种树循遗法,轮鞅息妄驰。

绯桃傍栏吐,碧草当阶滋。

散帙对阳景,鸣禽集芳枝。

时眺荠麦墟,或临樵牧岐。

逃喧虑自屏,抱拙澹无为。

贤哉考槃子,遐慕长在斯。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