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答元美喜于鳞被召见寄(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元美被朝廷召见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首句“十年君所见”,点明了时间跨度之长,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已分老蓬蒿”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以“老蓬蒿”象征岁月的流逝和自身的衰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安得浮名在,将无执事劳。”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誉地位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忙碌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人希望能够在远离尘嚣的地方,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被世俗的名利所累。
“海鸥群自下,天马步元高。”这里使用了海鸥与天马的对比,海鸥象征着自由自在、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而天马则代表着追求高远、不拘一格的精神境界。这两句既是对友人被召见的祝贺,也是对自己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最后,“五柳还须种,徵君不姓陶。”引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像陶渊明一样,过着隐居田园、自给自足的生活。其中“五柳”指的是陶渊明的住所,而“徵君”则是对陶渊明的尊称。通过这一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逃避之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