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简才元探梅有作兼怀旧游

遮莫胡僧问劫灰,且陪东阁赋官梅。

春梢惯识宫妆样,花信偏随驿使回。

痛饮我曹身总健,浩歌谁怕老相催。

疏枝气压群芳尽,羞杀墙阴锦被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不必担心胡僧询问关于世界末日的灰烬,暂且陪伴着东阁中吟咏官家梅花的诗篇。
春天的嫩芽已经熟悉了宫廷女子的装扮模样,花开的消息总是随着驿使的归来而到来。
痛快饮酒,我们都身体健康,大声歌唱,何惧岁月催人老。
稀疏的梅枝傲然独立,气息压倒了所有花卉,连墙边的锦被堆也显得逊色。

注释

遮莫:不必,无须。
劫灰:佛教中指世界毁灭后的残余灰烬,象征末日。
东阁:古代官署中的待客之处,此处借指文人雅集之地。
官梅:官家种植或赞赏的梅花。
宫妆样:宫廷女子的打扮。
花信:花开的信息,古人以花开花落的时间来记录节气。
痛饮:尽情畅饮。
浩歌:大声歌唱。
老相催:岁月催人老。
疏枝:稀疏的梅枝。
群芳:各种花卉。
羞杀:使……感到羞愧。
墙阴:墙边阴暗处。
锦被堆:比喻华丽的被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的作品,名为《奉简才元探梅有作兼怀旧游》。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梅之作,同时也融入了对往昔游历的怀念。

首句“遮莫胡僧问劫灰”中,“遮莫”常用以形容遥远或隔绝,胡僧则是对西域僧侣的称呼。这里可能暗示诗人与那位西域僧人的距离感,也许是在比喻某种难以触及的事物。此句通过提问劫灰(即佛教中火化后的骨灰),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寻求。

“且陪东阁赋官梅”则将诗人带入了一个具体的情境之中。东阁可能是指某个书房或静室,而“赋官梅”则表明诗人在此处咏叹着宫廷里的梅花。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也反映出他对仕途生活的关联。

接下来的两句“春梢惯识宫妆样,花信偏随驿使回”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天的枝头(春梢)已经习惯于观察宫中的装扮(宫妆),而梅花的信息则是通过官道上的传递者(驿使)带给诗人的。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间往来的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依赖和联系。

“痛饮我曹身总健,浩歌谁怕老相催”则表达了一种豪放的情怀。诗人在痛快地饮酒,同时自信身体健康,不畏惧年迈所带来的压力。这不仅是对生命力的肯定,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坚持。

最后两句“疏枝气压群芳尽,羞杀墙阴锦被堆”则描绘了一种梅花独秀的情景。疏疏的枝条散发着压倒其他花卉的气息,而那隐藏在墙阴下的锦被(可能是指梅花)也如同诗人内心深处的宝贵记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咏叹梅花,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情感,以及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他对于生命力的肯定。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奉酬才元席上所赋前韵

夜饮华堂烛屡灰,暗香浮处数枝梅。

坐中一笑对三粲,客里此欢能几回。

醉后不知歌扇去,归时还是晓钟催。

露浓月白溪桥路,但记群山翠作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范才元参议求酒于延平使君邀予同赋谨次其韵

桑落冷篘玉,菊衰霜满天。

飘零河朔饮,怅望竹林贤。

乌有防前辙,青州贵下田。

使君能遣骑,端为唤鱼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宫使枢密富丈和篇高妙所谓压倒元白末句许予尤非所敢承谨用前韵叙谢

脩门一出十经春,相业时来自奋身。

袖手深谋终活国,挥毫佳句且惊人。

话言每许闻前辈,宾客何堪接后尘。

待扫欃枪洗兵马,两翁玄语记天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李文中主簿受代归庭闱

豹隐犹遮雾,鸾栖遂及瓜。

绿林方在境,綵服径还家。

世路久来险,人情何用嗟。

胸中自丘壑,乐处是生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