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谒台岳桐柏观纪事

拜恩散号在兹地,乘兴真游驾小车。

拥笏朝真香火罢,虚明庭院静无哗。

按图默记金声赋,意气直欲登仙槎。

龙渊三井液膏乳,琼台双阙飞云霞。

玉堂珠阁不可到,山灵勒回因念差。

金壶龙检世已远,五千漆字犹堪誇。

如今丹笔已漫漶,风日暴炙元无遮。

元公丰碑压千柱,择木小隶湮尘沙。

丈人巾屦青松下,道士瓯蚁随倾茶。

谓予读敕见陈请,州帖次第来幽遐。

了知君心弃符竹,不敢复献旌节花。

我今便欲老岩谷,亦不求枣大如瓜。

洗心脱然去尘累,不慕盛丽并纷华。

黄衣青藜或可遇,愿授竹简观聱牙。

人生信是行乐耳,岂复自慁同池蛙。

兹行已占平生胜,后来游观宁复加。

清兴不极尚忘返,长天日暮空咨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拜恩散号在此地,乘兴驾车游兴浓。
朝拜完毕捧笏归,庭院宁静少喧嚣。
按图默记诵金赋,志向高远似登仙。
龙渊井水如乳酪,琼台宫殿映云霞。
玉堂珠阁难涉足,山灵留我因差池。
金壶秘典久已远,古老漆书仍显贵。
丹笔字迹已模糊,日晒风吹无遮拦。
元公丰碑压千柱,隶书小字埋尘沙。
丈人松下巾履闲,道士煮茶共品鉴。
你说读令见陈情,州帖纷至偏远乡。
深知你心弃俗务,不再献礼表忠良。
我欲终老山谷间,不求富贵如瓜甜。
洗尽尘埃求解脱,不慕繁华与盛丽。
或许黄衣青藜遇,愿赐竹简阅古籍。
人生乐在当下行,何必自扰如蛙鸣。
此行已是人生胜,后无他游能超越。
清兴未尽难舍归,日暮长空徒叹息。

注释

拜恩散号:船名。
乘兴:兴致勃勃。
朝真:朝拜真神。
虚明:明亮寂静。
金声赋:古代文学作品。
仙槎:仙人的舟船。
龙渊:古代宫殿名。
琼台:美玉般的宫殿。
玉堂珠阁:华丽的殿堂。
山灵:山神。
金壶龙检:珍贵的文献。
漆字:用漆书写的文字。
丹笔:朱笔。
漫漶:模糊不清。
元公:古代尊称。
丰碑:高大的碑铭。
择木小隶:小字隶书。
湮尘沙:埋没在尘土中。
丈人:对年长男子的尊称。
瓯蚁:小杯中的茶。
读敕:阅读皇帝的命令。
陈请:陈述请求。
符竹:古代官府文书。
旌节花:象征权力的装饰。
岩谷:山谷。
枣大如瓜:形容生活简朴。
洗心:洗涤心灵。
脱然:超脱。
黄衣青藜:古代学士的服饰。
聱牙:艰涩难懂。
行乐:享受生活。
自慁:自我困扰。
平生胜: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宁复加:不会再超过。
清兴:雅兴。
忘返:流连忘返。
长天日暮:傍晚时分。
空咨嗟:徒然叹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伋所作的《恭谒台岳桐柏观纪事》,描绘了作者拜谒道教名胜桐柏观的场景。首联“拜恩散号在兹地,乘兴真游驾小车”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仪式的虔诚和游览的兴致。颔联“拥笏朝真香火罢,虚明庭院静无哗”描绘了道观内宁静的氛围,香烟缭绕,庭院空旷。颈联“按图默记金声赋,意气直欲登仙槎”则展现了作者沉浸于道教典籍中的神往与豪情。

接下来,诗人通过“龙渊三井液膏乳,琼台双阙飞云霞”等句,描绘了观内的壮丽景象,暗示着道教仙境般的神秘与崇高。然而,“玉堂珠阁不可到,山灵勒回因念差”又流露出对世俗权力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尾联“清兴不极尚忘返,长天日暮空咨嗟”表达了作者游观之后的留恋与感叹,认为这次的经历是他一生中难得的胜事,以后的游览恐怕再难超越。整首诗以游览道教名胜为背景,寓含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俗的高雅情趣。

收录诗词(31)

谢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陪内翰尚书丈同到官梅亭会有他期先去情见乎辞

岁云暮矣物华催,江城风光著野梅。

东阁诗成将付与,南枝花发许追陪。

混冰落素应难久,姑雪欺春不并来。

谁为商量开细细,早教玉树映金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子猷访戴图

溪山雪夜本清奇,底事扁舟只凭归。

谁识去来皆兴耳,归时更好似来时。

形式: 七言绝句

酴唫

香雪支离半坠风,柔条无奈不成丛。

阿蛮如许风流骨,打困秋千细雨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联句

珠帘半窗月,修竹一帘风。

何事今宵景,无人解与同。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