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四首(其一)

此事最希奇,不碍当头说。

东邻田舍翁,随例得一橛。

非唯贯声色,亦乃应时节。

若问是何宗,八字不著丿。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探讨了生活中的平凡与非凡,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提到的“东邻田舍翁”是一个普通的乡下老人,他“随例得一橛”,即按照习俗得到了一根木桩。这根木桩在常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在诗人的笔下,它却具有了超越表面的意义。

“非唯贯声色,亦乃应时节。”这句话意味着这根木桩不仅在物质上有所体现,更在精神和时间的维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贯声色”,可能指的是它在某种仪式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象征着连接声音与色彩的力量;“应时节”,则暗示了它与自然、时间的和谐共存,代表着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智慧。

最后,“若问是何宗,八字不著丿。”这一句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这根木桩所属的哲学或宗教体系是什么?但诗人巧妙地以“八字不著丿”回应,意指答案并不在于传统的文字表述之中,而是在于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和感悟。这反映了禅宗中“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直观领悟,以及“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核心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引导读者思考生活中的平凡与非凡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实践深刻的真理。它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内心,寻找生活的真谛。

收录诗词(6)

释知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四首(其二)

日日说,时时举,似地擎山争几许。

陇西鹦鹉得人怜,大都祇为能言语。

休思惟,带伴侣,智者聊闻猛提取。

更有一般也大奇,猫儿偏解捉老鼠。

形式: 偈颂

偈四首(其三)

春光烂熳华争发,子规啼落西山月。

憍梵钵提长吐舌,底事分明向谁说。

形式: 偈颂

偈四首(其四)

迷不自迷,对悟立迷。悟不自悟,因迷说悟。

所以悟为迷之体,迷为悟之用。

迷悟两无从,个中无别共。无别共,拨不动。

祖师不将来,鼻孔千斤重。

形式: 偈颂

颂古二首(其一)僧问清平有漏无漏

笊篱木杓,钱买井索。打瓦钻龟,徒劳卜度。

休卜度,麒麟只有一只角。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