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炼形仙入天聪洞,卓锡僧归石柱庵。
穷胜不知天已晚,归来药径月盈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与现实交织的画面。诗人先通过“炼形仙入天聪洞”一句,设定了一个超脱尘世、达到精神自在的仙界意象。“天聪洞”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暗示着这里是通往更高层次精神世界的地方。
紧接着,“卓锡僧归石柱庵”一句则将视角转向现实世界,石柱庵作为一个具体的地标,带给人一种稳定和实在的感觉。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示了仙界与凡间的不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超脱红尘、归于自然之境的向往。
“穷胜不知天已晚”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沉醉在美好事物中的无暇顾及时间流逝的情感。这里的“穷胜”指的是尽情享受或欣赏美好的景致,而“不知天已晚”则是说诗人完全沉浸于这种境界之中,以至于忘记了外在世界的时间流动。
最后,“归来药径月盈篮”一句,通过“归来”二字,表明诗人最终还是回到了现实生活中。而“药径”暗示着诗人可能是一位修道之人,对自然界有深入的了解和利用。“月盈篊”则描绘出一个宁静、安详的夜晚场景,其中“篊”字意味着满载,这里指的是月光如水般地充满了诗人的携带物品,或许是用来盛放采集回来的草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仙界与凡间,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切向往,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宁静与美好的追求。
不详
风烟未息倩诗催,小立栏杆亦快哉。
江面贴天晴更好,涛头拍案去仍回。
晚山过雨乱鬟拥,细舶点空浮雁来。
坐待月明寒练净,片槎直欲到蓬莱。
危磴盘云杪,惊涛涨晚空。
江山端有待,杖履偶相同。
孤塔苍茫外,千帆杳霭中。
谁知丘壑趣,未缚软尘红。
不因党论到元符,安得溪山著一儒。
时有诎伸须直道,天开灵杰岂归愚。
泉疏阴涧诗馀派,手拓苍崖节转孤。
自送江西仙袂远,神游应过此间无。
老龙倦雷霆,奔山化为石。
惟有鼻不枯,尚留云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