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周问礼图

峭壁苍崖林朴樕,茅屋土阶最幽独。

兀然一老坐其中,左图右书撑满屋。

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

造庐就榻事咨询,容貌恂恂言不足。

明堂清庙与郊禋,奥义微文耳相属。

乃知圣学无常师,赠言何必劳谆复。

自兹返鲁道弥尊,弟子三千皆乐育。

当时弟子从者谁,云姓南宫字敬叔。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和孔子的教育理念。诗中通过描述一位老者在简陋的茅屋里,周围堆满了书籍,正与来访的鲁国儒生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展现了孔子作为教育者的形象及其对知识的渴求和传授。

“峭壁苍崖林朴樕,茅屋土阶最幽独。” 开篇以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铺垫背景。峭壁、苍崖、朴樕(小树)以及简陋的茅屋,共同构成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精神世界的隐喻。

“兀然一老坐其中,左图右书撑满屋。” 描述了老者的形象,他独自坐在屋内,四周是堆积如山的书籍,象征着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布置不仅体现了他的学者身份,也暗示了他丰富的学识和对学问的执着。

“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 这一句点出了来访者的身份——鲁国的儒生,他们穿着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佩戴着玉饰,显示出他们的身份和对礼仪的尊重。这不仅是对来访者的赞美,也是对孔子作为鲁国唯一一位杰出学者的肯定。

“造庐就榻事咨询,容貌恂恂言不足。” 描述了来访者与老者的互动,他们来到老者的居所,坐在床榻旁,向老者请教问题。来访者的恭敬态度和谦逊言语,反映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者的尊敬。

“明堂清庙与郊禋,奥义微文耳相属。” 这里提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即通过学习《明堂》、《清庙》等经典文献,理解其深奥的含义和细微的文法,从而达到提升自我、传播知识的目的。

“乃知圣学无常师,赠言何必劳谆复。”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认为圣人的学问并非局限于某位老师,赠予的话语也不必反复强调。这体现了孔子教育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调了个人的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孔子作为教育者的光辉形象,同时也传达了对知识追求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收录诗词(615)

郑学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字:承孟
  • 籍贯:广东顺德

相关古诗词

黍珠春永篇为博罗张太宜人

君不见魏元君,玉笈亲承大洞文。

冥心至道纬真气,一朝总辔腾秋旻。

又不见麻姑仙,金眸乌爪神翛然。

擘麟行酒坐欢笑,蓬莱水浅三千年。

仙家灵异皆如此,不独鲍姑与何姊。

鲍姑大药黍为珠,何仙炼就芙蓉蕊。

珠黍庵连云母溪,石楼突兀铁桥西。

乃知罗浮是仙宅,群真往往凌丹梯。

张家夫人谢家女,朱颜皓发列仙侣。

姓字先标玉札中,会须帝阙遥翀举。

嶍峨仙令似刘文,佳儿早拜中书君。

中郭列职成均彦,鸳鸾接武咸超群。

中书秩进尚书郎,黄麻紫诰重辉□。

北堂大耋初逢日,御命过家进寿觞。

寿筵开向鲍仙圃,麻姑行酒职娟舞。

玉案纷擎枣似瓜,雕盘复进苍麟脯。

福祉骈膺日日新,张夫人亦魏夫人。

扬休百拜频嵩祝,愿戴皇图亿万春。

形式: 古风

西湖图

谁将西湖景,摹写入生绡。

眼中忽见两高胜,耳畔疑听八月潮。

楼台叠叠依城郭,玻璃漾漾催兰桡。

六桥柳,如可折,孤山鹤,不堪招。

苏堤莎正煖,谁试玉骢骄,岳坟松桧晚萧萧。

繁华千古事,黄屋久烟销。

只今惟有南楼月,夜深吹彻玉人箫。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陂塘泛舟

海潮五月初盛壮,映地涵天何荡漾。

轻舟傍午泛陂塘,菰蒲猎猎鱼吹浪。

黑云触热片时作,白面石尤雷电恶。

翡翠蜻蜓历乱飞,钓艇罟船遵渚泊。

篷底时惊霹雳光,崩腾似泻银河落。

须臾雨霁风渐息,荷叶菱花静如拭。

匏樽相属兴陶然,渺渺水天同一色。

夕阳倒景浸南山,荻岸松门杳霭间。

夜深喜见明月上,清景好人不忍还。

阴阳阖辟有如此,昼夜死生同一理。

安得潜窥造化枢,长与天地相终始。

形式: 古风

咏虞美人草

白鹤峰前逢野老,手挂灼灼一花好。

秾妆艳质自天然,云是虞姬原上草。

一枝一叶如披甲,两叶一花相间插。

队间容队伍容伍,绝似项王用兵法。

忆昔项王垓下时,楚汉雌雄尚未知。

项王百战誇百胜,淮阴之战多用奇。

三十万兵集阵厚,孔将军左费军右。

汉王旗鼓在中权,绛侯柴军俱在后。

纷纷殿后属游兵,绕围三匝楚歌声。

四队骑兮亡两骑,楚业冰消汉业成。

一泓恨血洒原隰,天亡之数何嗟及。

只今烟雨裛花枝,犹似帐前人饮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