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夹漈草堂(其二)

堂后施柴堂上烧,柴门终日似无聊。

蓼虫不解知辛苦,松鹤何能慰寂寥。

述作还惊心力尽,吟哦早觉鬓毛彫。

布衣蔬食随天性,休讶巢由不见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柴火堆在屋后,炉火在堂上燃烧,柴门整天似乎都显得寂寞无聊。
蓼草中的虫子不懂得辛劳,松鹤又怎能安慰这份孤独呢。
写作和吟诵已让我感到心力憔悴,早早地发现鬓发已经斑白。
我过着朴素的生活,顺应天性,不必惊讶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不求见尧帝。

注释

施柴:堆放柴火。
柴:木柴。
终日:整天。
似:好像。
无聊:寂寞无聊。
蓼虫:蓼属昆虫,常指水边的虫子。
不解:不懂得。
知:理解。
辛苦:辛勤劳苦。
慰:安慰。
寂寥:孤独。
述作:写作。
惊心力尽:感到心力疲惫。
鬓毛:鬓发。
彫:凋零,这里指斑白。
布衣:平民的衣服,借指平民百姓。
蔬食:蔬菜粗食。
随天性:顺应自然本性。
休讶:不必惊讶。
巢由:巢父和许由,古代隐士。
见:拜见。
尧:尧帝,古代贤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郑樵所作的《题夹漈草堂(其二)》。诗人通过描绘草堂内外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首句“堂后施柴堂上烧”形象地展示了柴火燃烧的情景,暗示了生活的简朴;“柴门终日似无聊”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接下来,“蓼虫不解知辛苦,松鹤何能慰寂寥”运用了象征手法,蓼虫象征无知,松鹤象征高洁,但都无法真正理解或安慰诗人的内心孤独。诗人感叹自己在创作和思考中感到身心疲惫,“述作还惊心力尽”,而“吟哦早觉鬓毛彫”则揭示了岁月流逝和才华老去的感慨。

最后两句“布衣蔬食随天性,休讶巢由不见尧”表达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认同,认为即使像巢父、许由那样隐居不仕,也不应因此而惊讶他们未能得到像尧那样的圣明君主的赏识。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自我风骨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60)

郑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夹漈草堂(其一)

堂后青松百尺长,堂前流水日汤汤。

西窗尽是农桑域,北牖无非花葛乡。

罢去精神浑冉冉,看来几案尚穰穰。

不知此物何时了,待看临流自在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溪东草堂

春融天气露微微,药草葱芽脉脉肥。

植竹旧竿从茂谢,栽桃新树忽芳菲。

天寒堂上燃柴火,日暖溪东解虱衣。

兴动便携樽到岭,人生真性莫教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吊采石渡头将军

石头城下何纷纷,将军疋马气如云。

金鼓死兮弓矢休,势失英雄不自由。

风淅淅兮月沉沉,荻花满岸江水深。

千年江水留明月,一片将军报国心。

形式: 古风

芗林閒居(其二)

芗林苍翠甚,霁色绕吾庐。

四面鸟声寂,一庭月影疏。

有山皆入坐,无日不安居。

好向墙东卧,看人献子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