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中秉教授喜雨之作

入春绝无一声雷,赤日又将近夏末。

阴霾蔽天动经月,草木叶上积寸埃。

朝朝群望俱遍走,一毫及民更无有。

雨师远逃龙亦睡,江涩鱼跳鼍空吼。

初虽一雨慰望霓,明晨骄阳射到西。

田如石坚耕不得,栏卧牛犊壁倚犁。

诉天搏手嗟亡策,上山默扣真人宅。

忽然斗暗云墨黑,尽化焚焦作膏泽。

稽首谢天拜低头,郡寄且许臣分忧。

击瓯楼上望四野,只愿保此三年秋。

吾侪风萍偶接际,剩酝新秫储年计。

稻苗便秧粟已芽,稳藉清尊度今岁。

五更复闻檐溜声,攲枕不眠隔窗听。

公馀一榻安禅处,姑借民谣当诗句。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来临却未闻雷声,炽热的夏日即将接近尾声。
连续多月乌云蔽日,草木叶片上积满尘埃。
每天早晨人们四处奔忙,但丝毫未能惠及百姓。
雨神远去,龙也沉睡,江水滞涩,鱼儿跳跃,鼍龙空吼。
起初虽有一场雨带来希望,但次日朝阳依旧西照。
田地坚硬如石无法耕种,牛犊靠墙而卧,犁具倚在篱笆旁。
向上天徒劳挣扎,感叹无计可施,只能默默上山寻求真人帮助。
突然间,乌云密布,黑如墨染,化为甘霖滋润万物。
我向天地深深叩首,感谢暂时的宽恕,允许我分担百姓忧虑。
站在楼头,眺望四方,只求保佑今年丰收。
我们如同浮萍相遇,存粮只为度过艰难岁月。
稻谷插秧,小米发芽,清酒相伴,度过这艰难的一年。
五更时分,檐头滴水声又起,我侧耳倾听,难以入眠。
公务之余,我在榻上打坐,暂借民间歌谣作为诗篇。

注释

绝无:完全没有。
近夏末:接近夏季结束。
阴霾:浓重的乌云。
积寸埃:积累了一寸厚的尘土。
群望:众人期望。
搏手:徒手挣扎。
真人宅:隐士或仙人的居所。
斗暗:乌云密布。
稽首:古代跪拜礼,表示敬意。
郡寄:郡守的职责。
公馀:公务之余。
姑借:暂且借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入春时节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久旱之后盼望及感叹雨水的深切情感。

诗的开篇“入春绝无一声雷,赤日又将近夏末”设置了一种干旱少雨的气候背景,随后“阴霾蔽天动经月,草木叶上积寸埃”则形象地展现了长时间没有降水导致的尘土飞扬和植物枯萎的情景。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仅关注自然的变化,也注意到了农事活动的困难,如“田如石坚耕不得,栏卧牛犊壁倚犁”表达了由于干旱导致耕种困难的情形。这一切都让诗人感到忧虑和无奈。

然而,当“雨师远逃龙亦睡”之后,“初虽一雨慰望霓”却给予以希望,尽管“明晨骄阳射到西”使得雨水短暂,但这已经足够让诗人感激涕零了。诗中的“稽首谢天拜低头,郡寄且许臣分忧”表现了诗人对上天的感激之情。

随后,“忽然斗暗云墨黑,尽化焚焦作膏泽”则描绘了一场突然到来的暴雨,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诗人的心情也随之舒畅,如“击瓯楼上望四野,只愿保此三年秋”所表达的对未来美好时节的期待。

最后,“吾侪风萍偶接际,剩酝新秫储年计”和“稻苗便秧粟已芽,稳藉清尊度今岁”则展示了诗人对于农业生产的关心,以及对来年丰收的预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干旱与久雨交替中所体验到的自然界和农事活动的种种况味,是一篇富有情感色彩且意境深远的诗作。

收录诗词(30)

冯伯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刘阆州谢送菊岩春

山中有佳菊,足以配古岩。

饮酒对此菊,何用荐芳甘。

不妨玉山颓,对卧千载楠。

清赏不可共,妙句传巴南。

形式: 古风

次韵忠甫初见菊开

积雨晓放霁,红日照我帷。

起来步幽蹊,金蕊灿朱扉。

芳姿自妩媚,微香袭人衣。

令节无多日,更宜拥培之。

三径岂不富,最喜先开枝。

此意谁领解,惟有渊明知。

子诗正芳润,白露与俱滋。

未□泛杯酌,且要涤甘肥。

落英行可餐,乐哉遂忘饥。

形式: 古风

约同僚游佳阴(其一)

老木垂垂绿覆栏,栏前髣髴见山□。

尽教富贵饶公等,未许林泉□数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约同僚游佳阴(其三)

□□时山漏夕阳,下山草木响□□。

□来望到山尽处,一片明冰□□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