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平山见贻蚤自温荣挹艳香韵

梦事曾陈一瓣香,清愁两地鬓眉苍。

少陵空复诗劘垒,王湛聊须易在床。

古有忘言行畏垒,今无书法可柴桑。

提君四印各安稳,正使同群不乱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曾经在梦境中献上一缕清香,清冷的忧愁让两地的人都显得鬓发斑白。
杜甫空有才华却难以施展,王湛只能暂时借床休息。
古人有忘记忧虑的境界,如今却没有这样的地方可以逃避烦恼。
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环境,但你的印记都安然而稳重,即使与众人同行也不会乱了步伐。

注释

梦事:梦境中的事情。
陈:献上。
一瓣香:象征着心意或愿望。
清愁:清冷的忧愁。
两地:两个地方。
鬓眉苍:形容鬓发斑白。
少陵:指杜甫,因其曾任过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别号少陵野老。
空复:徒然,空有。
诗劘垒:诗歌磨砺,指创作才华。
王湛:虚构人物,这里可能表示无处施展才华的人。
忘言:忘记言语,达到忘我境界。
行畏垒:行为不受忧虑困扰。
书法:这里可能指逃避现实的方式。
柴桑:古代地名,陶渊明曾在此隐居,此处泛指避世之地。
提君:提起你,敬称。
四印:可能指印章或象征身份的标记。
安稳:稳定而可靠。
正使:即使。
同群:与众人。
乱行:行为混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杰的作品,题目为《和曾平山见贻蚤自温荣挹艳香韵》。诗人以梦境为引,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梦事曾陈一瓣香",通过梦境寄托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如同点燃一瓣香,传递情感。"清愁两地鬓眉苍",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隔两地,各自承受着清冷的愁绪,两人都因思念而显得容颜憔悴。

接着,诗人引用杜甫(少陵)的诗才,感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法像王湛那样过上悠闲的生活。"少陵空复诗劘垒,王湛聊须易在床",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无奈。"古有忘言行畏垒,今无书法可柴桑",借古人忘我言行的典故,暗示自己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安慰朋友,尽管他们处境各异,但彼此间的友情稳固如印,"提君四印各安稳",即使身处乱世,也能保持友谊的纯粹。"正使同群不乱行",强调即使在群体中,他们的行为也不会因此而偏离正道。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牵挂,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344)

陈杰(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林告院伯文送菊大如盖予谓惟黄伞两字可极形容遂赋

碧玉琢干如拇大,黄金缕花三万个。

下如弗胜下如帱,疾风过前不少挠。

园丁结束无馀枝,诗翁打量四十围。

放渠疏散得自性,十本奚啻专百畦。

人间篱落殊短浅,曷不归来上林苑。

两螭侍臣惯在眼,朝旭亭亭照黄伞。

厥封黑土大斗盛,阶南尺五喘两黥。

避堂以舍虚左迎,画梁素壁生晶荧。

百匝环之三太息,生物何私培植力。

轮囷正色根极香,桃李争春笑人寂。

三葩五蕊好事家,问渠曾识如许花。

相逢白眼花无恙,千载无人识元亮。

形式: 古风

武冈向权叔家有陈魏祠堂合祀简斋鹤山惟两公世异事殊实难牵合诸公既极推引复徵予言

简斋以诗冠两都,鹤山以文擅江东。

兹溪僻在万山底,辽绝安能来两公。

或撞天关忤九虎,或走穷海随六龙。

畏途迂车一笑粲,远谪信杖双音跫。

谁其主者林下叟,又谁嗣之大雅翁。

诗题田家足浑朴,帖送石刻何舂容。

百年向氏两奇遇,千载江山真发矇。

到今窗户有佳色,尚想林壑生清风。

恭惟人物一代几,伊洛既竭岷峨空。

艰虞各行天下半,名数况复参枢崇。

高吟大册照寰宇,如此过化良亦匆。

泥上指爪东西鸿,精神如水行地中。

偶然流落亦安计,牵合推引惊盲聋。

二公德业吾岂敢,浅陋最识诗文工。

平生此两大家数,秤较力量能无同。

创闻合祀适有契,一瓣聊借歌词通。

形式: 古风

空第

潭潭居府美哉轮,歌舞回头迹已陈。

东阁早知为马厩,西曹正可认车茵。

高明易瞰多招鬼,富贵无常忽易人。

看取田文何意气,雍门未鼓泪盈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罗寿可再如旧都作归来窗以为亲悦劝之归者皆是予特下转语焉

玉门关冷风低草,浪泊水西看飞鸟。

柴桑松菊坐来荒,杜曲桑麻随分有。

封侯作梦嗟晚岁,吟诗无功成白首。

蓦波一叶故都怀,短世閒身发方黝。

未省匡山几卷书,能胜平乐千金酒。

白云舍下绮疏新,行止随时总悦亲。

君家所有吾犹赠,已负东洋北海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