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七日同黄敬之宿源口舟中有怀谢行忠上舍

好山能留人,源口舟夜泊。

于时冬初交,微雨晓来作。

推篷稍露坐,顿觉双袖薄。

月上山影高,溪寒水痕落。

澄波浸疏星,霜林出危阁。

且教息尘想,岂但休倦脚。

会意有敬之,细话举杯勺。

天空万籁静,未觉景寂莫。

悠然发遐想,三华旧游乐。

吾宗老上舍,高韵比孤鹤。

载酒看青山,吟诗望寥廓。

幽事难尽纡,旷怀讵能度。

美人天一方,使我胸怀恶。

安得生羽翰,飞来共清酌。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十月七日夜晚停泊在源口舟中,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和怀思之情。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初时节的山景、雨后清晨的朦胧、月升之后的静谧以及星空下的溪流,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好山能留人”,开篇即点明了山的吸引力,引出了接下来对山中景色的描绘。接着,“源口舟夜泊”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场景,夜晚的舟泊于山间溪流之上,为后续的自然景观描写奠定了基础。

“于时冬初交,微雨晓来作。”描述了季节与天气的变化,微雨过后,空气清新,为下文的景色渲染铺垫。通过“推篷稍露坐,顿觉双袖薄。”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感知,同时也暗示了夜间的寒冷。

“月上山影高,溪寒水痕落。”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洒在山影上的景象,以及溪水因寒冷而呈现出的痕迹,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随后,“澄波浸疏星,霜林出危阁。”则将视线从水面转向星空与树林,展现了更加广阔的自然景观,同时“霜林出危阁”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与建筑元素结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且教息尘想,岂但休倦脚。”表达了诗人希望暂时放下世俗的烦恼,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放松的愿望。接下来,“会意有敬之,细话举杯勺。”则是对友人的邀请,共同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体现了友情的温馨与和谐。

“天空万籁静,未觉景寂莫。”强调了夜晚的宁静,即使是在如此广阔的自然之中,也感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最后,“悠然发遐想,三华旧游乐。”通过回忆过去的欢乐时光,进一步深化了对友情与自然美的向往。

“吾宗老上舍,高韵比孤鹤。”将诗人自己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相比较,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载酒看青山,吟诗望寥廓。”则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即在青山绿水之间饮酒赋诗,畅游天地。

“幽事难尽纡,旷怀讵能度。”表达了对内心深处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言表的感受。“美人天一方,使我胸怀恶。”则抒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不宁。

“安得生羽翰,飞来共清酌。”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与友人共享美酒的愿望,表达了对自由与友谊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怀旧、自由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位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39)

谢廷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江郎山

连朝揽奇秀,未可十拔五。

及观江郎山,发竖偿快睹。

睥睨心靡宁,描写词难吐。

想当开辟初,巧斲费神斧。

或经女娲炼,五色精华聚。

突兀骇阿房,矗立拟天柱。

海蜃结楼台,骊龙撑角距。

风雷护阶梯,罴虎守门户。

炎天或凝冰,白日常洒雨。

疑有神仙居,过者不敢侮。

晦明异徵应,灵气亘今古。

谁将磨其崖,镌颂比石鼓。

形式: 古风

水亭夜坐

今夜月上迟,前夜月上早。

有月景固佳,谁识无月好。

天高众星明,凉意在庭草。

风轻萤照树,夜定鱼跃藻。

毛发动萧爽,尘襟涤烦懆。

时序倏将代,浮生嗟易老。

北雁今已南,游子在远道。

昨梦江田村,石林净如扫。

独坐望海亭,把酒看双岛。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夜宿蔡村忆邦应弟弟时公干通州八月十一夜作是日雨晴月皎

听雨杨村湾,对月蔡村口。

阴晴谁主张,蓐收权在手。

乾坤蓄残暑,一扫不复有。

爽气溢我舟,白露湿高柳。

钩帘坐夜永,瓮倒江南酒。

节物感殊乡,棣萼欣聚首。

塞北鸿雁来,望兄知已久。

潞水抱高城,圆月照恭友。

吾曹联朝班,祖泽应未朽。

但愧岁月淹,积薪岂辞后。

鼎彝本何心,芹曝志难负。

区区匡时策,傥可献神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题画为张元膺上舍

江日初动色,水烟微生寒。

轻舠恰两只,细网行清澜。

晓出并浦口,追随过前滩。

歌声时互答,幽事亦共欢。

得鱼各提携,顷筐藉汀兰。

不游渔翁鼎,却入富家盘。

何不学大渔,百尺横丝竿。

一掣六鳌起,千载称奇观。

奚啻河滨人,家家饫其餐。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