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冷艳清香受雪知,雨中谁把蜡为衣。
蜜房做就花枝色,留得寒蜂宿不归。
此诗描绘了蜡梅在严冬中的独特风姿。首句“冷艳清香受雪知”以“冷艳”形容蜡梅的清冷之美,与雪花相映成趣,香气在寒冷中更显清新脱俗。次句“雨中谁把蜡为衣”则巧妙地将蜡梅的黄色花瓣比作雨中的蜡烛,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其颜色特点,也暗示了蜡梅在恶劣天气中依然绽放的坚韧生命力。
后两句“蜜房做就花枝色,留得寒蜂宿不归”进一步展现了蜡梅的生态习性和对生命的滋养作用。蜡梅的花朵颜色如同蜜蜂的巢穴,吸引着寒蜂前来采蜜,甚至因喜爱而不愿离去。这不仅体现了蜡梅的美丽和吸引力,也寓意着它在严冬中为自然界的生命提供了一丝温暖和养分,展现了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不仅赞美了蜡梅独特的自然美,也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仰,以及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状态的向往。
不详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万里行可到,诗人吟到难。
愁来时自语,写出许谁看。
月落望如失,山空坐更寒。
此时多少意,欲别路漫漫。
修月山人饭玉屑,瑶鸭腾腾何处热。
吴刚生愁树合创,毫飘玉斧高枝折。
此时待罪扣帝庭,素蛾骑蟾涕泪零。
月中落子如雨星,至今收拾无六丁。
吴山坊顶戴高祠,禁地凄凉江水悲。
却是北人题记壁,迤南耆旧独无诗。
无求如有得,散策堤边行。
山碧眼花乱,水寒毛孔生。
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
劳谢天涯月,相随步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