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其三)

公憎孔壬面,怪石乃寓目。

夜堂发深藏,林立惊满屋。

我亦苦嗜此,一见下风伏。

何当载而归,妙策三十六。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翻译

他厌恶孔壬的面容,却对奇形怪石格外留意。
夜晚在厅堂中发现那些隐藏的石头,它们排列得如同森林,让人惊讶地充满整个屋子。
我同样深深喜爱这些石头,一看见就被它们的魅力所折服。
何时能将它们运回家,我心中有三十六个巧妙的计划。

注释

公:他。
憎:厌恶。
孔壬:某个人的名字或代指不受欢迎的人。
面:面容。
怪石:奇特的石头。
寓目:注视,留意。
夜堂:夜晚的厅堂。
深藏:隐藏。
林立:排列如林。
满屋:充满整个屋子。
我亦:我也。
苦嗜:深深喜爱。
下风伏:被吸引,折服。
何当:何时。
载而归:运回家。
妙策:巧妙的计划。
三十六:三十六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栻的作品,名为《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

“公憎孔壬面,怪石乃寓目。”这两句表达了对奇特山石的赞美,“公”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人物,这里用以形容孔壬(即孔子的后代)的面貌,与“怪石”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寓目”意味着作者将自己的心情寄托于这些自然景物之中。

“夜堂发深藏,林立惊满屋。”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环境,“夜堂”暗示了时间的背景,而“发深藏”则是对植物生长的描述。接下来的“林立惊满屋”则展现出树木繁茂、郁郁葱葱的景象,给人一种压迫感。

“我亦苦嗜此,一见下风伏。”这两句流露出作者对于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向往。这里的“苦嗜”表达了对某种事物无法自拔的情感,而“我亦”则强调了作者自己也有这样的感受。“一见下风伏”可能暗示着一种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的生活态度。

最后,“何当载而归,妙策三十六。”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对未来的规划。这里的“何当”是一种渴望,希望能够将这种美好的时光带回去。而“妙策三十六”则可能是指某种计谋或策略,这里的数字“三十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常常用来形容数量众多或者完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和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其四)

堂下列丝竹,堂上娱佳宾。

相看夜未艾,乐此笑语真。

风流今属公,我辈但逡巡。

文章千古意,翰墨四时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尧庙

明祀崇千载,荒山拱万灵。

插天巉绝壁,飞瀑下空庭。

绘事存淳古,真风寄杳冥。

蘋繁何以荐,帝德日惟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次韩机幕韵

韩杜有佳句,炯炯如辰星。

自昔此邦胜,中土亦饫听。

奇观今愈多,洞户长不扃。

秀色真可餐,腴泽到畦丁。

寒岩度轻舫,瘦岭著危亭。

固已小雁荡,宁复谈锦屏。

自我来拥麾,每思御风泠。

如何半载间,足迹才一经。

居然俯仰中,便觉尘虑冥。

旧刻暗苍藓,往事过奔霆。

颇闻烟霞外,往往接神灵。

向来羽衣士,吐内誇奇龄。

终焉亦归尽,难留鬓毛青。

塞雁度霄汉,沙鸥飞远汀。

大哉天壤间,逍遥各随形。

人生亦何有,泛若水上萍。

勿作分外念,但勉明德馨。

乘时各努力,日驭不我停。

梦回故园好,兰菊罗中庭。

从知靖节醉,远胜次公醒。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次韵元晦择之雪中见怀

流水浩无息,游云去不休。

我思在何许,起步三径幽。

男子四方志,胡为守一丘。

盍簪未可期,此意空绸缪。

平生子朱子,砥柱屹横流。

探古独遐观,万象供双眸。

结友得林子,苦心事穷搜。

看渠清介姿,便可披羊裘。

昔者千里驾,共我风雪游。

永言清绝景,祇以好语酬。

居然隔年别,却喜翰墨留。

诗来尚记忆,知子不我尤。

讲习今难忘,离索古所忧。

但当勉耘耔,岁晚傥可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