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洞纪游用万弘德上舍韵

重游名山三月暮,杂花洞口春溟濛。

扪萝累足入地底,逸思飘然凌太空。

举头颠厓若覆盖,琼脂玉乳悬玲珑。

危台百尺俯幽奥,疑与玄圃沧溟通。

中有石笋起撑突,傍觉巨象驮蒙茸。

烟云氤氲不出户,时有石燕飞空中。

蟠拿又如伏虎豹,踊跃或似舞蛟龙。

千态万状接不暇,吐舌骇此造化工。

眼无庐山瀑布泉,暗滴石上时淙淙。

把炬搜奇更深入,日午重关掩曈昽。

手抚石床蹴丹田,恍闻玉女歌仙童。

丹田芝荒石床冷,至今修鍊留遗踪。

世上三十六洞天,不知谁者似张公。

吾生足迹半天下,空闻海上有方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名山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洞口的春景、岩石的形态、烟云的缭绕以及石燕的飞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美的氛围。诗人通过“危台”、“石笋”、“石燕”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融入了神话色彩,赋予了山水以生命和灵性。

“眼无庐山瀑布泉,暗滴石上时淙淙”,将庐山瀑布与山中水声相提并论,虽未直接描绘瀑布,却通过“暗滴石上”的水声,暗示了瀑布的存在,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把炬搜奇更深入,日午重关掩曈昽”,描述了诗人深入探索的过程,直到日中时分,山中的门户被夕阳遮蔽,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探索的艰难。

最后,“手抚石床蹴丹田,恍闻玉女歌仙童”一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通过触摸石床、聆听仙乐,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和向往。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收录诗词(61)

杭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沈石田与吴心远游罨画溪灯下作画题诗为别石田没而文衡山添一舟貌二公于中今心远亦没矣见画感兴次韵

石田逍遥心远逸,携手共作清溪游。

风吹柳条映沙白,水涵舟楫兼天浮。

画中谁为石田老,潇洒纶巾欹白头。

心远飘然若仙俦,意气已觉凌丹邱。

惜今二老不复作,空使感叹临长流。

赖有衡山补遗墨,清溪明月至今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寄沐参将崧

故人忆自滇南别,忽忽已是十年馀。

雁飞亦是限南北,不道十年无尺书。

将军勇锐富韬略,有才偃屈空居诸。

吁嗟壮志岂终歇,对酒犹自谈穰苴。

公家老骥适弃野,臂韝苍鹰常待呼。

丈夫功业各有时,幸今南夷宴无虞。

应知静处学不废,好客还似当时无。

春来秋去花满户,尚想棋局临方壶。

形式: 古风

春初有怀卫源阮副使同年

郊原日日春风生,即看卫川花满城。

看花泛水醉不已,拄杖时听黄鸟鸣。

吾乡亦有罨画溪,溪大照见游鱼清。

未由濯足放歌去,春去秋来空复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复送顾华玉限韵限体

凉生六月蓟门秋,浩荡河山景茜舟。

渺渺云兼江燕没,娟娟烟傍渚花浮。

高天灏气开行色,沧海文星彻舵楼。

衣彩已凌淮水曲,鸡声犹忆凤池头。

嫖姚骥子膺长御,九万鹏图入壮游。

天署清高铨选府,地灵盘礴帝王州。

阳秋行见照千古,劲笔须知回万牛。

裴楷清通元自异,商衡眉目更谁收。

飘飖思远风云上,振荡词雄金石投。

籍籍麒麟黄阁迥,早看功业耀前修。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