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枉矢何时弭,涿野蚩尤尚未俘。

底处愁城能著我,风为愁骑雨愁车。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扬州的战事何时才能结束,涿野的蚩尤还未被擒获。
何处的忧愁之城能容纳我,风雨都是我的哀愁之骑和车。

注释

扬州:指古代地名,这里代指战乱之地。
枉矢:比喻无谓的战争或攻击。
弭:停止,平息。
涿野:古代地名,此处可能象征敌人的领土。
蚩尤: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此处代指敌人。
底处:何处,哪里。
愁城:形容内心深处的忧虑或困境。
能著我:能容纳我,使我陷入。
风:象征性的,形容愁绪如风。
愁骑:愁绪如骑马般无法摆脱。
雨:象征性的,形容愁绪如雨。
愁车:愁绪如驾车般无法停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愁》。诗中以"扬州枉矢何时弭"开篇,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枉矢"象征着战争中的箭矢,"弭"意为停止,诗人期盼战事早日平息。接下来的"涿野蚩尤尚未俘"引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涿鹿之战,暗示敌人的强大和局势的严峻。

"底处愁城能著我"一句,诗人将自己比喻为无法安身的愁城,形象地展示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处安放的愁绪。最后两句"风为愁骑雨愁车"更是夸张地描绘出愁绪如疾风骤雨般袭来,难以抵挡,渲染出一种深深的哀愁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战争的隐喻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战乱的深深忧虑和个人愁苦的深切表达,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愁阑

淮南初客初尝起,久客淮南愁亦阑。

秋夜无闻喜风雨,柴门自掩醉江山。

诗书不读谈常到,香火如劳意更閒。

北望归期殊未可,却思南渡沧浪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感叹

消息沈沈当下国,风尘漠漠望中都。

平生铅椠胡尘里,不免从今读误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感旧寄上芸叟侍郎

于越茫茫羁旅久,函秦落落笑谈中。

曲江烟月新春梦,寒食人家故国风。

此际一樽曾邂逅,他时相见更从容。

丈人笔力知强健,何事书来不吐虹。

形式: 七言律诗

感兴

越山无黄叶,客子自悲秋。

朝来风雨恶,白浪翻山头。

归雁不敢度,何事此淹留。

少时笑古人,耻为关外侯。

老识古人意,首山复首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