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越山无黄叶,客子自悲秋。

朝来风雨恶,白浪翻山头。

归雁不敢度,何事此淹留。

少时笑古人,耻为关外侯。

老识古人意,首山复首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翻过山岭未见黄叶,旅人独自感叹秋天来临。
早晨风雨交加,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山头。
南归的大雁都不敢飞过,为何我在此停留不前。
年轻时嘲笑古人,以做边关之外的侯爵为耻。
年老后理解了古人的想法,只愿回归故乡的山丘。

注释

越山:翻越山岭。
黄叶:变黄的树叶。
客子:旅人。
悲秋:感叹秋天。
朝来:早晨。
风雨恶:风雨猛烈。
白浪:白色的浪花。
翻山头:拍打山头。
归雁:南归的大雁。
度:飞过。
淹留:停留。
少时:年轻时。
古人:古代的人。
耻:以...为耻。
关外侯:边关之外的侯爵。
老识:年老后理解。
古人意:古人的思想。
首山:故乡的山。
复首丘:再次回到故乡的山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感兴》,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所见的秋景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首句“越山无黄叶”描绘了南方山岭即使在秋季也少见落叶的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接着,“客子自悲秋”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旅人愁绪,对秋天的哀愁带有深深的个人情感。

“朝来风雨恶,白浪翻山头”通过恶劣的天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浪花翻滚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动荡不安的生活状态。接下来,“归雁不敢度”以大雁南飞不敢过山头,寓言自己滞留他乡,无法归家的无奈。

“何事此淹留”诗人质问自己为何滞留在此,流露出对家乡和过去的反思。最后两句,“少时笑古人,耻为关外侯”回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曾嘲笑古人不愿为边关守候,而现在却深感自己命运相似,不禁心生感慨。“老识古人意,首山复首丘”则表达了诗人年老后理解了古人的选择,意识到人生如首山(起伏不定)复首丘(高低不平),充满了无奈与沧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从少年到老年的转变,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具有浓厚的人生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感怀

甬东为客久,心期日自昧。

秋风沧海潮,尚馀桂江泪。

形影怅已老,颇识前人意。

柳子与沈侯,超迈万人外。

终日常戚戚,不知果何是。

我亦负罪臣,视彼才藻愧。

形式: 古风

感时

千里逋亡蒲柳身,泪痕长短送残春。

望惟书问平安到,乐在儿童读诵频。

桑海恩深变未得,龙蛇躁甚起何因。

即看廊庙申威令,为问勤王有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感事

十年三冬时,匮火帘小室。

读书似少疲,坐睡尘两膝。

飞雪封我窗,号风过我壁。

时有可语人,对之亦默默。

当时不知乐,兴言在今夕。

今夕何为者,荒山事行役。

仆驭同饥寒,惝恍若有失。

旅舍既凄凉,台牒更狼藉。

始信柳柳州,幸此南夷谪。

归去亦何难,清时惟所适。

形式: 古风

感事

功名富贵总愁予,南北东西尽畏途。

悔不读书徒语尔,老来悔读少年书。

形式: 七言绝句